
根据 2025 年最新官方信息,小米 SU7 车系在 2025 年推出了全新的Ultra 系列高性能版本,并延续了基础车型的迭代升级。以下是 2025 年小米 SU7 的完整车型信息及核心技术亮点:
一、2025 款小米 SU7 车型矩阵
1. 基础车型(标准版 / Pro 版 / Max 版)
- 定位:C 级豪华纯电轿车,主打长续航与智能科技。
- 价格:21.59 万 - 29.99 万元。
- 核心配置:
- 动力:后驱单电机(299 马力)或四驱双电机(673 马力),CLTC 续航 700-830 公里,支持 800V 高压快充(15 分钟补能 500 公里)。
- 智能驾驶:Xiaomi Pilot 2.0 系统,支持城市 NOA(覆盖北京、上海等 10 城)、代客泊车、窄车位泊出等功能,搭载双 Orin X 芯片(算力 508TOPS)。
- 座舱:骁龙 8295 芯片 + 澎湃 OS,16.1 英寸中控屏 + 7.1 英寸仪表屏,支持五音区语音交互、CarPlay 无线连接。
- 设计:风阻系数 0.195Cd,提供 10 种车身颜色(如璀璨洋红 15 周年限定色)和 5 种内饰配色。
2. 高性能旗舰:Ultra 系列
- 定位:百万级性能标杆,主打赛道级性能与豪华配置。
- 价格:
- 标准版:52.99 万元。
- 纽北限量版:81.49 万元(全球限量,需完成纽北圈速挑战后交付)。
- 核心配置:
- 动力:三电机系统(前 V6s + 后双 V8s),综合功率 1138kW(1548 马力),0-100km/h 加速 1.98 秒,极速 350km/h,搭载宁德时代麒麟 II 电池(630 公里 CLTC 续航)。
- 赛道技术:
- 赛道级散热系统(每分钟散热 270 万焦耳),支持连续两圈极限驾驶不过热。
- 碳陶瓷制动盘(100-0km/h 刹停距离 30.8 米),标配倍耐力 P ZERO™ 5 R21 运动轮胎,可选半热熔胎。
- 纽北调校底盘,支持主动悬架和可变转向比。
- 智能科技:
- Xiaomi HAD 端到端全场景智驾系统,算力 11.45EFLOPS,支持无图城市领航。
- 骁龙 8295 芯片 + 澎湃 OS,7.1 英寸仪表屏 + 16.1 英寸中控屏,支持 V2X 通讯和哨兵模式。
- 设计:
- 碳纤维固定尾翼、主动扩散器,风阻系数 0.21Cd。
- 内饰采用 Alcantara 材质 + 碳纤维饰板,赛车桶式座椅带主动侧翼支撑。
二、2025 款核心技术升级
1. 三电系统
- 电机:Ultra 系列搭载自研 V8s 双电机(后驱)+V6s 单电机(前驱),转速达 27200rpm,效率提升至 97.5%。
- 电池:
- 基础车型:标准版(73.6kWh 磷酸铁锂)、Pro 版(94.3kWh 磷酸铁锂)、Max 版(101kWh 三元锂)。
- Ultra 系列:宁德时代麒麟 II 电池,支持 5.2C 超充(10%-80% 充电仅需 11 分钟)。
- 电控:全域碳化硅 800V 平台,兼容第三方 480kW 超充桩。
2. 智能生态
- 澎湃 OS:车机响应速度比鸿蒙快 17%,支持 200 + 智能硬件互联(如小米手机、智能家居)。
- 人车家联动:手机远程控制空调、座椅加热,家庭屏可语音控车。
3. 制造工艺
- 车身:9100 吨超级压铸集群,车身零件数减少 98%,抗扭刚度 51000N・m/deg。
- 轻量化:Ultra 系列碳纤维组件减重 11kg(如 1.7㎡碳纤维车顶)。
三、市场定位与竞品分析
- 基础车型:对标特斯拉 Model 3、比亚迪汉 EV,主打 20 万 - 30 万元主流市场,凭借续航、智能驾驶和生态互联优势吸引家庭用户。
- Ultra 系列:剑指保时捷 Taycan Turbo S、特斯拉 Model S Plaid,以 52.99 万元起售价(仅为竞品 1/2)抢占高性能电动豪车市场。
四、用户权益与交付信息
- 购车权益:
- Ultra 系列限时赠送价值 9 万元的「竞速套装」(含碳纤维轮眉、Bilstein 绞牙减震器等)。
- 基础车型提供 2 年 0 息贷款、置换补贴等政策。
- 交付进度:
- Ultra 系列于 2025 年 3 月启动交付,首批订单已突破 5 万台。
- 基础车型延续 2024 年产能,月均交付量稳定在 3 万台以上。
五、总结
2025 年小米 SU7 车系通过 **「基础车型巩固市场 + Ultra 系列冲击高端」** 的双轨策略,覆盖 20 万 - 80 万元价格区间。Ultra 系列以「地表最强四门量产车」的性能、全场景智驾和碳纤维豪华设计,重塑了电动豪车的价值标准;而基础车型则凭借长续航、生态互联和性价比,持续领跑主流纯电轿车市场。若追求极致性能与科技,Ultra 系列是首选;若注重实用与成本,基础车型的 Pro 版或 Max 版更具竞争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