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截至 2025 年,小米汽车在珠海的布局已形成 “销售服务网络 + 政策支持 + 供应链合作” 的立体化发展格局,同时借助珠海的区位优势和产业生态,加速推进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以下从多个维度展开分析:
一、珠海市场的核心布局:交付中心与试驾服务
- 珠西地区首家交付中心落地
2024 年 11 月,小米汽车在珠海高新区开设珠西地区首家交付中心,提供销售、交付、售后一体化服务。该中心建筑面积超 4000 平方米,配备专业团队和 7 种色系、3 个配置的小米 SU7 展车,成为珠海及周边地区用户体验小米汽车的核心窗口。2025 年 2 月,该中心引入 SU7 Ultra 闪电黄试驾车,进一步强化用户体验。
- 政策红利促进销售
珠海市政府延续新能源汽车置换补贴政策,2025 年购买小米 SU7 等新能源车型最高可获 1.5 万元补贴。政策覆盖报废旧车置换和新车购置,叠加小米官方优惠(如平台补贴 168 元),显著降低用户购车成本。此外,珠海计划到 2025 年建成 4.67 万台充电桩,充电基础设施的完善为小米汽车推广提供支撑。
二、供应链与本地企业合作:珠海冠宇的关键角色
- 动力电池供应的深度绑定
珠海冠宇作为小米手机电池的核心供应商,已通过小米汽车动力电池资格初审,进入产品验证阶段。其 “高能量密度快充技术”(充电速度提升 30%)已应用于小米 13 Ultra 等旗舰机型,技术适配能力得到验证。2023 年,珠海冠宇在小米手机电池供应链中的份额提升至 27%,仅次于 ATL,显示出双方合作的稳定性。
- 智能制造生态的协同
珠海冠宇的异形锂电池定制产线适配小米扫地机器人、无人机等生态链产品,这种合作模式可能延伸至汽车领域。例如,小米汽车的智能座舱、辅助驾驶设备等或采用珠海冠宇的定制化电池方案,进一步提升产品竞争力。
三、产能与战略布局:北京为主,珠海为辅
- 北京工厂的产能主导地位
小米汽车二期工厂(北京通州)于 2025 年 4 月完成规划验收,预计年产能超 30 万辆,2025 年目标交付 35 万辆。该工厂采用高度自动化生产,关键工艺 100% 自动化,配备超 700 台机器人,每 76 秒下线一台新车,产能集中保障全国市场需求。
- 珠海的战略定位
珠海目前未规划生产基地,但凭借以下优势成为小米汽车的重要战略节点:
- 区位优势:作为粤港澳大湾区西岸核心城市,珠海辐射珠江西岸及港澳市场,交付中心的设立有助于拓展华南市场。
- 产业生态:珠海在智能硬件、电池制造(如珠海冠宇)等领域的产业基础,为小米汽车供应链本地化提供可能。
- 政策支持:珠海市政府通过《珠海市居民小区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管理实施细则》等政策,推动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新能源汽车使用环境。
四、未来展望:珠海的潜在增长点
- 研发与技术合作
珠海高新区聚集了华为、格力等科技企业,小米可能与本地高校或科研机构合作,开展智能驾驶、电池技术等领域的研发。例如,2020 年格力集团与小米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涉及产业基金和智能制造,未来或延伸至汽车领域。
- 出口与国际化布局
珠海港作为华南重要港口,可能成为小米汽车出口东南亚、中东等市场的物流枢纽。若小米汽车拓展海外市场,珠海的区位优势将进一步凸显。
- 产能扩展的可能性
尽管当前产能集中在北京,但若华南市场需求激增,小米可能在珠海或周边地区(如中山、江门)增设工厂,以降低物流成本并贴近消费市场。
总结
2025 年,小米汽车在珠海的核心定位是 “销售服务与供应链协同”,通过交付中心触达用户、政策补贴促进销售,并依托珠海冠宇等本地企业强化供应链韧性。北京工厂的产能主导地位短期内不会改变,但珠海在区位、政策和产业生态方面的潜力,为小米汽车的长期发展提供了战略纵深。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加剧,珠海有望在小米的全国布局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