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 2025 年最新信息,小米汽车在纯电动领域已推出多款车型,续航表现覆盖不同需求,技术亮点显著。以下是具体分析:
一、主力车型续航表现
1. 小米 YU7(2025 年 6 月上市)
- CLTC 续航:提供三种版本,分别为675km(单电机后驱)、760km(双电机四驱)、770km(顶配双电机四驱)。
- 电池技术:搭载96.3kWh 三元锂电池组,支持 800V 高压平台,30%-80% 快充仅需 17 分钟。
- 实际测试:在 - 10℃极寒环境下,开启空调制热(22℃)、L3 级自动驾驶,平均电耗 21.3kWh/100km,冬季续航达成率81.7%(1310 公里实测)。
2. 小米 SU7 Ultra(2025 年 2 月上市)
- CLTC 续航:630km(三电机四驱版)。
- 性能亮点:搭载 1548 马力三电机系统,0-100km/h 加速 2.36 秒,极速 350km/h。
- 电池配置:采用宁德时代麒麟 5.0 半固态电池,能量密度提升至300Wh/kg,支持 12 分钟充电 80%。
3. 小米 MX11(2025 年 3 月上市)
- CLTC 续航:标准版700km(400V 磷酸铁锂)、Pro 版830km(400V 磷酸铁锂)、Max 版800km(800V 三元锂)。
- 技术升级:配备后轮转向系统,风阻系数低至 0.23Cd,支持 V2L 对外放电(3.5kW)。
二、技术突破与续航提升
1. 电池技术
- 固态电池:2025 年 Q4 将在 SU7 Pro + 车型上搭载宁德时代麒麟 5.0 固态电池,能量密度达500Wh/kg,CLTC 续航突破1200km,支持 - 30℃低温快充。
- 热管理系统:采用双回路液冷 + 脉冲自加热技术,电池温差控制在 ±1.5℃以内,冬季续航衰减降低 18%。
2. 电驱系统
- 碳化硅模块:电控系统效率提升至 97.2%,开关损耗降低 30%。
- 智能配电算法:SU7 Max 通过三电机智能分配动力,高功率输出时优先保障驱动供电,避免续航断崖式下跌。
三、市场竞争力对比
车型 | 续航(CLTC) | 价格区间 | 核心优势 |
---|---|---|---|
小米 YU7 | 675-770km | 30-40 万 | 800V 高压快充、极寒续航达成率 81.7% |
小米 SU7 Ultra | 630km | 52.99 万起 | 三电机性能、半固态电池 |
小米 MX11 | 700-800km | 24.59 万起 | 后轮转向、V2L 放电 |
特斯拉 Model Y | 594-719km | 26.39 万起 | 品牌溢价、超充网络 |
四、用户场景建议
- 城市通勤:选择 MX11 标准版(700km),支持一周一充,成本低至 0.1 元 /km。
- 长途自驾:YU7 顶配版(770km)搭配 800V 超充,30 分钟补能 500km,适合跨省出行。
- 性能需求:SU7 Ultra(630km)满足赛道级加速,标配陶瓷刹车和空气悬架。
五、未来规划
2025 年 Q4,小米将推出搭载麒麟 5.0 固态电池的 SU7 Pro + 车型,续航突破 1200km,并计划在欧洲市场推出右舵版 YU7,CLTC 续航 760km,售价 45-55 万欧元。
总结:2025 年小米纯电动车续航覆盖 630-770km,技术上实现固态电池、800V 高压平台等突破,结合智能热管理和电驱系统优化,在极寒和高速场景下表现领先,性价比优势显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