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目前公开信息,小米汽车在 2025 年的自动驾驶技术尚未通过官方 L3 级认证,实际应用仍以 L2 级辅助驾驶为主,但部分车型已具备 L3 级技术能力。以下是关键信息的综合分析:
一、技术能力与官方宣传的矛盾
- 硬件与功能支持
小米 SU7 Max 版车型在硬件上已配备激光雷达、高算力芯片(如 NVIDIA DRIVE Orin)及多传感器融合方案,理论上支持 L3 级自动驾驶功能。2025 年 2 月发布的 Xiaomi HAD 端到端全场景智驾系统,覆盖高速、城市道路及停车场,支持自动变道、绕行障碍物等功能,被部分媒体解读为 L3 级技术。
- 法规与行业整顿的影响
2025 年 4 月,工信部明确禁止车企使用 “自动驾驶”“高阶智驾” 等模糊表述,统一规范为 “组合辅助驾驶”,并叫停 L3 级功能的宣传。小米 SU7 标准版事故暴露了系统在复杂场景(如施工路段识别)的缺陷,进一步引发监管对 L3 技术的谨慎态度。
- 第三方认证缺失
截至 2025 年 4 月,国内尚无任何车型获得 CL3 级自动驾驶认证证书,小米也未公开宣布通过相关认证。行业分析指出,小米的技术仍处于 L2 + 水平,与华为等头部企业的 L3 系统存在差距。
二、实际应用与事故案例
- 功能定位
小米 SU7 的 NOA(自动导航辅助驾驶)功能被归类为 L2 级,需驾驶员全程监控。事故案例显示,系统在检测到障碍物后仅预留不足 1 秒的接管时间,暴露出技术成熟度不足的问题。
- 用户使用限制
Xiaomi HAD 端到端智驾功能要求用户完成 1000 公里安全智驾里程后才能启用,且需预先学习停车场路线,实际使用场景受限。这与 L3 级 “特定条件下系统完全接管” 的定义存在差异。
三、行业对比与未来规划
- 头部企业进展
华为、小鹏等车企已推出 L3 级车型,并计划在 2025 年大规模商用。而小米的自动驾驶技术在行业评选中未上榜,反映出市场对其技术成熟度的质疑。
- 雷军的政策建议
雷军在 2025 年两会期间建议加快 L3 量产,但未明确小米是否已实现相关技术。行业普遍认为,中国 L3 级自动驾驶的大规模商用需等到 2026 年之后。
结论
综合技术能力、法规限制及行业现状,小米汽车在 2025 年的自动驾驶技术尚未达到 L3 级官方认证,实际应用仍以 L2 级辅助驾驶为主。尽管硬件和部分功能支持 L3 级能力,但受限于法规整顿、技术成熟度及第三方认证缺失,小米目前无法公开宣称其自动驾驶达到 L3 级别。未来,随着政策完善和技术迭代,小米或在 2026 年后逐步推进 L3 级功能的商用落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