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 2025 年最新发布的官方信息及权威媒体报道,小米电动车在续航能力上已形成覆盖多场景的产品矩阵,具体表现如下:
一、旗舰轿车 SU7 系列
1. SU7 Ultra(2025 款)
- CLTC 续航:630 公里(搭载 93.7kWh 三元锂电池)
- 性能亮点:三电机四驱系统,最大功率 1138kW,零百加速 1.98 秒,支持 800V 高压平台,11 分钟快充补能 350 公里。
- 技术特点:采用宁德时代麒麟 5.0 半固态电池技术,能量密度提升至 500Wh/kg,相比传统液态电池体积减少 40%,热失控风险降低 90%。
2. SU7 Max(2025 款)
- CLTC 续航:810 公里(101kWh 三元锂电池)
- 性能亮点:双电机四驱系统,最大功率 673 马力,零百加速 2.78 秒,配备激光雷达和 Xiaomi Pilot Max 智驾系统。
3. SU7 Pro(2025 款)
- CLTC 续航:830 公里(94.3kWh 神行磷酸铁锂电池)
- 技术特点:搭载小米自研 “小米工况” 算法,通过模拟高低温环境和实际驾驶行为,续航拟合度提升 18%,实际续航达成率可达 91%(低温区测试数据)。
二、首款 SUV 车型 YU7(2025 款)
1. 双电机四驱版
- CLTC 续航:820 公里(101.7kWh 三元锂电池)
- 性能参数:综合功率 508kW(691 马力),零百加速 3 秒级,最高车速 253km/h,配备碳纤维运动套件和空气悬架。
2. 单电机后驱版
- CLTC 续航:760 公里(96.3kWh 磷酸铁锂电池)
- 技术特点:搭载小米澎湃 OS 车机系统,支持手机无线充电(50W)和智能座舱交互。
三、技术突破与市场定位
1. 固态电池应用
- 小米 SU7 Pro + 车型计划于 2025 年 Q4 搭载宁德时代 “麒麟 5.0” 全固态电池,CLTC 续航突破 1200 公里,支持 12 分钟快充 80%。
- 该技术通过硫化物电解质和干法电极工艺创新,能量密度达 500Wh/kg,寿命支持 3000 次循环(约 100 万公里)。
2. 低温性能优化
- 小米 SU7 在 - 15℃寒冷区测试中,CLTC 续航达成率 47.5%(385 公里),百公里能耗 27.14kWh,充电时间缩短至 25 分钟。
- 电池预加热系统和智能热管理技术有效提升冬季续航表现,相比传统车型提升 33%。
四、用户场景适配
车型 | 续航区间(CLTC) | 适用场景 | 价格区间(万元) |
---|---|---|---|
SU7 Ultra | 630 公里 | 赛道级性能、短途超跑体验 | 81.49 |
SU7 Max | 810 公里 | 长途高速、智能驾驶 | 29.99-35.99 |
SU7 Pro | 830 公里 | 城市通勤、家庭用车 | 24.59-29.99 |
YU7 双电机 | 820 公里 | 中大型 SUV、多路况适应 | 35.99-42.99 |
YU7 单电机 | 760 公里 | 经济实用、日常代步 | 28.99-34.99 |
五、行业对比与竞争优势
- 横向对比:小米 YU7 的 820 公里续航超过特斯拉 Model Y(719 公里)和小鹏 G7(702 公里),在同级别纯电 SUV 中处于领先地位。
- 技术优势:小米通过 “电池 + 电机 + 电控” 全栈自研,实现续航与性能的平衡。例如,SU7 Ultra 的三电机系统在提供超跑级性能的同时,仍保持 630 公里续航。
- 用户权益:2025 年首销期购车用户可享免费升级碳纤维尾翼、终身免费智驾等权益,进一步提升产品竞争力。
总结
2025 年小米电动车的续航能力已覆盖 630-1200 公里区间,通过不同电池技术(磷酸铁锂、三元锂、固态电池)和车型定位(轿车、SUV)满足多样化需求。其中,SU7 Ultra 和 YU7 双电机版凭借长续航和高性能成为市场焦点,而固态电池技术的落地将推动行业进入 “千公里续航” 时代。建议用户根据实际使用场景选择合适车型,并关注小米官方发布的最新动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