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电车有涨价情况,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成本因素
- 原材料价格上涨:制造电车所需的多种原材料价格攀升。像钢、铁、铝、铜等基础金属材料以及橡胶价格处于上升态势,导致车身、轮胎等部件成本增加。同时,电池的重要原材料如钴、锂、镍、电解液等价格暴涨,例如电解钴现货均价涨幅达100%,碳酸锂价格曾增长8倍,镍价也出现不正常暴涨,而电池在电车成本中占比较高,直接推动了电车价格上升。
- 认证及标准成本增加:电动自行车需要更新强制性认证证书,一个车型的认证费用约10万元,这增加了车辆成本。此外,修订版新国标标准即将实施,如要增加北斗定位功能、实时通讯、塑料件的阻燃性能、防篡改能力等,使电车需增加更多零部件,进一步推高成本。
- 研发投入成本上升:为提升产品竞争力,车企在智能驾驶系统、电池技术等方面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以特斯拉为例,新款ModelY继续搭载2颗HW4.0芯片和AMDRyzen芯片以提升自动驾驶能力和车机操作体验,这些高科技配置增加了车辆的研发和生产成本。
市场因素
- 头部品牌主导市场:供给端加速洗牌,市场份额向头部品牌聚焦,头部品牌在成本增加和供需趋紧时,有能力也更倾向于带头涨价,从而带动整个市场价格上升。
- 产品定位高端化:各大品牌走价值战竞争路线,产品向长续航、重智能化发展,增强了产品溢价能力,消费者对高端、高性能电车的需求和接受度提高,也使得车企有空间适当提高价格。
- 补贴政策调整:部分国家和地区可能逐步减少或取消对新能源车的购置补贴等政策,这使得消费者在购买电车时实际需要支付的价格有所上升,从终端市场表现来看就是电车价格“上涨”。
车型配置升级
以特斯拉新款ModelY为例,2025年推出的新款不仅外观装饰件优化、内饰材料全面升级,电池包还从75kWh提升至98kWh,高性能版本的电机功率也得到提升,车辆动力更强,加速时间缩短至3.7秒,这些升级改进无疑增加了成本,从而导致价格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