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 2025 年 4 月,小米汽车尚未推出传统意义上的硬派越野车,但已公布首款 SUV 车型小米 YU7(中文命名 “小米御 7”),并计划在 2025 年 6-7 月正式上市。以下是关于小米汽车 2025 年车型布局的详细分析:
一、小米 YU7:首款中大型纯电 SUV
1. 定位与设计
- 城市 SUV 属性:小米 YU7 被官方定义为 “纯电动多用途乘用车”,定位中大型 SUV,长宽高为 4999×1996×1600mm,轴距 3000mm,采用五座布局。其设计延续了小米 SU7 的运动化风格,前脸为 “米粒” 型大灯组,车身线条低趴流畅,配备隐藏式门把手、无框车门和贯穿式尾灯,整体偏向科技感与公路性能。
- 越野能力有限:从参数看,小米 YU7 的接近角 / 离去角为 16°/19°,最小离地间隙未明确公布,但从车身姿态判断,其通过性更接近城市 SUV,而非硬派越野车型。底盘采用承载式结构,未配备非承载式车身、差速锁等专业越野配置。
2. 动力与续航
- 双电机四驱系统:YU7 提供单电机后驱和双电机四驱版本,其中双电机版综合功率达 691 马力,零百加速 3.2 秒,最高车速 253km/h,搭载宁德时代三元锂电池,CLTC 续航最远可达 820 公里。
- 增程技术储备:小米内部代号为 “昆仑” 的增程 SUV 预计 2025 年底发布,2026 年上市,定位中大型 SUV,可能采用三排座椅布局,但同样未提及越野性能。
二、2025 年小米汽车的核心布局
1. 产品线扩展
- 性能轿跑与 SUV 并行:除 YU7 外,小米 2025 年还将推出SU7 Ultra(三电机四驱,1548 马力,售价 81.49 万元)和SU7 15 周年纪念版,覆盖 20 万 - 80 万元价格区间,主打智能驾驶与高性能。
- 增程车型试水:“昆仑” 增程 SUV 瞄准家庭用户市场,起售价或低于 15 万元,采用后轮转向技术,但未透露越野相关配置。
2. 技术重心
- 智能驾驶:小米 YU7 搭载激光雷达和自研智驾系统,支持高速领航、自动泊车等功能,但城市 NOA(自动导航辅助驾驶)尚未开放。
- 高压平台与快充:YU7 支持 800V 高压平台,充电 10 分钟补能 400 公里,配合小米自建超充桩网络,提升补能效率。
三、小米汽车的未来规划
1. 市场策略
- 避开硬派越野赛道:当前小米汽车的重心是快速占领中高端新能源市场,YU7 和 “昆仑” SUV 均针对城市用户需求,未涉足越野细分领域。
- 出海计划:小米汽车计划 2027 年正式进军海外市场,初期可能优先拓展东南亚、欧洲等对 SUV 需求旺盛的地区。
2. 技术储备
- 电机与电池:小米已量产 V8s 电机(转速 27,000rpm),并布局碳化硅电控技术,未来或应用于高性能车型,但未提及越野专用技术。
- 生态整合:小米汽车深度整合米家生态,支持车家互联(如远程控制家居设备),强化智能座舱体验。
四、对比竞品与市场分析
1. 竞品动态
- 特斯拉 Cybertruck:2025 年二季度上市,定位电动皮卡,配备三电机四驱系统,具备较强越野能力,但起售价超 60 万元,与小米车型无直接竞争。
- 比亚迪方程豹:已推出硬派越野 SUV 豹 5,搭载插混系统,售价 30 万 - 40 万元,直接对标传统燃油越野车。
2. 小米的差异化优势
- 性价比与生态:小米 YU7 双电机版预计售价 30 万 - 40 万元,低于同级别竞品(如特斯拉 Model Y 高性能版),且依托小米 IoT 生态吸引年轻用户。
- 产能与交付:小米汽车二期工厂 2025 年中投产,年产能 15 万辆,加上现有工厂,2025 年总交付目标提升至 35 万辆,缓解供需矛盾。
结论
小米汽车在 2025 年并未推出传统意义上的硬派越野车,而是聚焦于中大型纯电 SUV(YU7)和增程 SUV(昆仑),主打城市家用市场。其技术重心在于智能驾驶、高压快充和生态整合,尚未涉足越野细分领域。若未来小米计划拓展越野车型,可能需要在底盘结构、四驱系统等方面进行技术突破,目前暂无相关官方信息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