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目前已公开的信息,小米汽车在 2025 年推出 SUV 车型的计划已进入实质性阶段。从官方规划、供应链进展到市场策略,多个维度的信息均指向小米将在年内完成 SUV 产品的布局。
一、官方规划:两款 SUV 车型明确
- 纯电轿跑 SUV 小米 YU7
作为小米汽车第二款量产车型,YU7 定位为中大型纯电轿跑 SUV,长宽高分别为 4999/1996/1600mm,轴距达 3000mm。其外观延续了小米 SU7 的低趴运动风格,前脸采用无框车门和隐藏式门把手设计,尾部配备电动尾翼,风阻系数预计低至 0.23Cd。动力方面,YU7 将提供单电机和双电机版本,其中双电机版综合功率达 691 马力,零百加速进入 3 秒级,CLTC 续航最高可达 720km。该车计划于 2025 年 6-7 月正式上市,起售价预计在 25 万元左右,主要对标特斯拉 Model Y 和蔚来 EC6。
- 增程式 SUV “昆仑”
内部代号为 “昆仑” 的增程式 SUV 定位中大型市场,采用 1.5T 四缸增程器 + 双电机驱动系统,综合续航超 1200km(CLTC 工况),纯电续航达 240km。该车配备后轮转向系统,转弯半径可缩小至 11.7 米,同时搭载高通骁龙 8295 芯片和 Xiaomi Pilot Max 智驾系统,支持城市领航辅助功能。“昆仑” 计划于 2025 年四季度亮相,起售价或下探至 15 万元,目标用户为家庭用户和长途出行需求者,直接竞争理想 L7 和问界 M5。
二、产能与供应链:二期工厂提前投产
小米汽车北京二期工厂已于 2025 年 4 月 15 日完成验收,较原计划提前 2 个月竣工,年产能为 15 万辆。该工厂将主要用于生产 YU7 和增程式 SUV,配合一期工厂的 30 万辆产能,2025 年总产能可达 45 万辆,为 SUV 车型的交付提供保障。供应链方面,小米与宁德时代合作开发的麒麟电池将优先供应 SUV 车型,其中 YU7 将搭载 101kWh 三元锂电池,增程 SUV 则采用磷酸铁锂电池以降低成本。此外,二期工厂引入了 9100 吨一体化压铸设备,可实现后底板、前舱等大型部件的集成生产,生产效率提升 40%。
三、市场策略:填补细分市场空白
小米 SUV 的推出旨在完善产品线,覆盖 20-30 万元主流市场。当前小米 SU7 在轿车领域表现强劲,2024 年销量超 13.5 万辆,但 SUV 市场份额仍为零。而中国 SUV 市场占比达 55%,且消费者对新能源 SUV 需求旺盛,2025 年预计销量突破 800 万辆。通过 YU7 和增程 SUV 的双车型布局,小米将同时进攻纯电和增程两个细分市场:
- 纯电市场:YU7 凭借高性能和智能生态(如 HyperOS 系统与米家设备联动)吸引年轻用户,目标月销 1.5 万辆。
- 增程市场:“昆仑” 以低油耗(WLTC 馈电油耗 5.3L/100km)和大空间(第三排腿部空间 980mm)抢占家庭用户,预计月销 8000 辆。
四、技术亮点:智能化与性能并重
- 智能驾驶:YU7 将搭载 Xiaomi Pilot Max 系统,配备 3 颗激光雷达(车顶 1 颗 + 前翼子板 2 颗)和 12 颗摄像头,支持高速领航、自动泊车和无图城市导航。增程 SUV 则采用简化版方案,配备 1 颗激光雷达和 8 颗摄像头,满足基础 L2 + 级辅助驾驶需求。
- 电池技术:YU7 的麒麟电池支持 10 分钟补能 300km,采用 CTB(Cell to Body)技术,车身扭转刚度达 43500N・m/deg。增程 SUV 的磷酸铁锂电池则通过 “刀片电池” 结构设计,将体积利用率提升至 66%。
- 性能表现:YU7 双电机版的零百加速时间为 3.2 秒,最高时速 260km/h;增程 SUV 的综合功率达 462 马力,零百加速 6.9 秒,兼顾动力与经济性。
五、挑战与风险
- 产能爬坡压力:尽管二期工厂提前投产,但小米汽车 2025 年目标销量为 35 万辆,较 2024 年增长 159%,供应链管理和品控面临考验。
- 市场竞争加剧:2025 年将有超 50 款新能源 SUV 上市,包括特斯拉 Model Y 改款、华为智界 S8 等,小米需在品牌溢价和渠道建设上加速突破。
- 技术迭代风险:半固态电池和 L4 级自动驾驶技术的普及可能削弱现有产品竞争力,小米需加快技术储备。
总结
综合来看,小米汽车在 2025 年推出 SUV 车型的计划已箭在弦上,两款车型将在 6 月至四季度陆续上市。凭借 “高性价比 + 智能化” 的核心策略,以及产能和供应链的保障,小米有望在 SUV 市场复制 SU7 的成功。然而,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技术变革,小米仍需在品牌建设和产品迭代上持续发力,才能在新能源汽车赛道中保持领先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