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米汽车首款车型 SU7 于 2024 年 3 月 28 日正式上市,定位 C 级高性能生态科技轿车,售价 21.59 万元起,搭载 800V 高压平台、碳化硅电驱系统及 Xiaomi Pilot 智能驾驶系统。截至 2024 年底,SU7 累计交付 13.68 万辆,2025 年 3 月单月交付突破 2.9 万辆,连续 5 个月单月交付超 2 万辆,累计销量超 32 万辆,稳居国内中大型轿车销量榜首。
一、2024 年上市表现与核心数据
- 产品定义与市场定位
小米 SU7 以 “科技平权” 为核心理念,将手机行业的极致性价比与生态联动优势注入汽车领域。其核心配置包括:
- 三电系统:标准版搭载弗迪磷酸铁锂电池(CLTC 700km),Pro/Max 版采用宁德时代三元锂电池(CLTC 830km/800km),全系支持 800V 超快充(充电 10 分钟补能 400km)。
- 智能驾驶:Xiaomi Pilot 3.0 系统标配 11 颗摄像头 + 5 颗毫米波雷达,Max 版额外配备激光雷达,支持高速 NOA、自动泊车等功能,封闭场地测试中障碍物规避率达 99.3%。
- 智能座舱:澎湃 OS 车机系统与小米生态深度整合,支持手机、家居设备无缝联动,语音助手 “小爱同学” 可识别复杂指令(如 “打开车窗 30% 并导航到最近充电站”)。
- 销量与财务表现
- 销量:2024 年 3 月上市后,SU7 首月交付 2000 辆,7 月产能突破 1 万辆,12 月单月交付超 2.5 万辆,全年累计交付 13.68 万辆,平均售价 23.45 万元,销售额达 328 亿元。
- 财务:汽车业务毛利率 18.5%,但因前期研发、工厂建设等投入,全年净亏损 62 亿元,单车亏损约 4.53 万元。2024 年第四季度毛利率提升至 20.4%,亏损收窄至 7 亿元,规模效应初步显现。
- 用户反馈与市场评价
- 优势:智能化体验(车机系统、生态联动)、动力性能(双电机四驱版 0-100km/h 加速 2.78 秒)、性价比(21.59 万元起售)成为核心卖点,用户满意度达 9.05 分(满分 10 分),NPS(净推荐值)78.66%。
- 不足:后排空间局促(座垫短、横向宽度不足)、售后服务网点不足(2024 年底覆盖 59 城 230 家门店)、极端天气下智能驾驶稳定性待提升(暴雨天毫米波雷达误判率 17%)。
二、2025 年战略升级与新动向
- 产品线扩展
- SU7 Ultra:2025 年 2 月上市,售价 52.99 万元,搭载 V8s 超级电机(转速 27000rpm)、碳陶刹车系统及激光雷达,0-100km/h 加速 1.98 秒,CLTC 续航 620km,上市 3 天订单破 1.2 万辆。
- 全新 SUV 车型 YU7:定位中大型纯电 SUV,预计 2025 年底发布,搭载宁德时代麒麟电池(CLTC 续航超 800km)、一体化压铸车身及城市 NOA 功能,售价或 23 万元起。
- 技术突破与生态布局
- 智能驾驶:Xiaomi Pilot 3.0 升级至 L3 级有条件自动驾驶(法规开放后 OTA 解锁),道路大模型可实时生成高精度地图,极端天气感知算法优化(雨雪天误判率降低 50%)。
- 补能网络:2025 年计划建成 500 座超充站(峰值功率 600kW),覆盖一线城市及高速服务区,兼容 800V/400V 车型。
- 车家互联:UWB 数字钥匙、米家智能家居联动(如车辆靠近住宅自动开启空调)、车载 KTV / 游戏等娱乐功能上线。
- 全球化战略
- 欧洲市场:2026 年进入德国、法国,采用 “体验中心 + 线上预售” 模式,与 MediaMarkt 合作线下渠道,售后通过授权维修点覆盖 80% 主要城市。
- 东南亚与中东:在泰国、印尼合资建厂,针对高温环境优化电池热管理系统,中东版本电池 50℃衰减率低于 8%。
- 盈利路径
- 规模效应:2025 年交付目标提升至 35 万辆,二期工厂投产后产能达 30 万辆 / 年,零部件采购成本下降 15%。
- 毛利率提升:SU7 Ultra 等高毛利车型占比增加,选装配件(如 9000 元限定色车漆)和软件订阅(城市 NOA 包年 599 欧元)贡献增量收入。
- 生态协同:通过汽车入口带动小米手机、智能家居设备销量,SU7 Ultra 车主中 80%-90% 为 BBA、保时捷用户,生态协同效应显著。
三、挑战与风险
- 产能瓶颈:北京一期工厂月产能 1.2 万辆,SU7 交付周期长达 25-30 周,二期工厂预计 2025 年 6 月竣工,产能爬坡压力大。
- 技术验证:智能驾驶系统在复杂路况(如无高精地图区域)表现仍需优化,2024 年冬季测试中续航达成率 47.5%(-15℃环境),低温性能待提升。
- 竞争加剧:特斯拉 Model Y 改款、比亚迪汉 EV 升级、智界 R7 降价等竞品动作挤压市场空间,20-30 万元级纯电轿车竞争白热化。
四、未来展望
小米汽车通过 “高性价比 + 生态联动” 策略快速打开市场,2025 年将进入产品密集投放期,SU7 Ultra 与 YU7 的推出有望进一步提升品牌溢价与市场份额。若能在产能、技术、服务三大维度持续突破,小米有望在 2026 年实现盈亏平衡,并向 “全球前五汽车品牌” 目标迈进。然而,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技术迭代与价格战风险仍需警惕,小米需在规模扩张与盈利质量之间找到平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