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 年小米汽车 SU7 Ultra 与 Pro 的区别主要体现在性能、配置、智能驾驶和价格定位上,两者的核心差异如下:
一、性能与动力系统
- 动力总成
- Ultra:搭载三电机四驱系统(前 1 + 后 2),综合最大功率1138kW(1548 马力),峰值扭矩1770N·m,0-100km/h 加速仅需1.98 秒,最高时速350km/h,动力参数接近超跑水平。
- Pro:采用单电机后驱系统,最大功率220kW(299 马力),峰值扭矩400N·m,0-100km/h 加速5.7 秒,最高时速210km/h,更注重日常驾驶平顺性。
- 电池与续航
- Ultra:配备93.7kWh 三元锂电池(宁德时代麒麟 II 电池),CLTC 续航630km,支持480kW 超充,10%-80% 充电仅需0.18 小时,15 分钟补能510km。
- Pro:搭载94.3kWh 磷酸铁锂神行电池,CLTC 续航830km,支持30%-80% 快充 0.25 小时,15 分钟补能350km,续航表现更优。
- 底盘与悬挂
- Ultra:标配空气悬架(支持 114-164mm 高度调节)、CDC 连续可变阻尼减振器,搭配陶瓷通风盘式刹车(100-0km/h 制动距离 30.8 米),兼顾赛道性能与日常舒适性。
- Pro:采用普通悬架(离地间隙 120mm),无空气悬架,刹车系统为普通通风盘式,更侧重实用性。
二、智能驾驶与科技配置
- 硬件与算力
- Ultra:配备双 Orin-X 芯片(算力 508TOPS)、1 颗 128 线激光雷达(禾赛 AT128)、3 颗毫米波雷达、11 个高清摄像头(含 800 万像素前视双目)、12 个超声波雷达,支持端到端全场景智驾。
- Pro:硬件配置与 Ultra 相同(双 Orin-X 芯片、1 颗激光雷达、3 颗毫米波雷达),但智能驾驶功能需通过 OTA 逐步解锁,例如城市领航辅助需满足安全行驶里程条件。
- 功能差异
- Ultra:全系标配城市领航辅助(覆盖 10 城核心区域)、高速领航辅助、代客泊车、端到端全场景智驾(车位到车位自动行驶),支持更复杂的路口通行和障碍物绕行。
- Pro:基础功能包括高速领航辅助、自动泊车、自适应巡航,城市领航辅助需通过 OTA 升级(如 2024 年 6 月推送后支持)。
三、设计与内饰
- 外观设计
- Ultra:采用赛道化空气动力学套件,包括主动式电动尾翼、碳纤维前唇 / 侧裙 / 扩散器,车身尺寸5070×1970×1465mm,风阻系数0.195Cd,标配21 英寸运动轮毂(前 265/35 R21,后 305/30 R21)。
- Pro:外观更简洁,无碳纤维套件,车身尺寸4997×1963×1455mm,风阻系数0.195Cd,标配19 英寸轮毂(可选 20 英寸)。
- 内饰与配置
- Ultra:
- 内饰材质:Nappa 真皮座椅、麂皮绒顶棚、碳纤维饰板。
- 智能座舱:25 扬声器杜比全景声系统、56 英寸 HUD 抬头显示、电吸门、车载智能冰箱。
- 其他:方向盘电动调节、主驾座椅主动侧翼支撑、四区自动空调。
- Pro:
- 内饰材质:环保复合皮质座椅、混纺顶棚。
- 智能座舱:10 扬声器音响、无 HUD(需选装)、无电吸门。
- 其他:方向盘手动调节、单区空调。
- Ultra:
四、价格与定位
- Ultra:起售价52.99 万元,纽北限量版81.49 万元,定位高性能电动超跑,主打赛道性能与极致科技。
- Pro:售价24.59 万元,定位中高端家用轿车,侧重长续航与日常实用性。
五、总结:如何选择?
需求场景 | 推荐车型 | 核心优势 |
---|---|---|
追求极致性能与赛道体验 | Ultra | 三电机四驱、1.98 秒加速、空气悬架、碳纤维套件 |
注重长续航与性价比 | Pro | 830km 续航、24.59 万价格、基础智驾功能 |
需要城市领航辅助 | Ultra | 全系标配城市 NOA,无需额外付费升级 |
预算有限但需激光雷达 | Pro | 24.59 万即可获得激光雷达与双 Orin-X 芯片 |
注:小米汽车的智能驾驶功能可能因 OTA 升级而动态调整,建议以官方最新信息为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