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小米自燃

2025-04-24 17:52:33  阅读 12 次 评论 0 条

小米自燃

根据公开信息,2025 年小米旗下多款产品确实发生了与自燃相关的事件,涉及汽车、充电宝、电视等多个品类。以下是具体情况及分析:

一、小米 SU7 汽车自燃事件


1. 安徽铜陵高速碰撞起火


2025 年 3 月 29 日,一辆小米 SU7 标准版在安徽铜陵德上高速行驶时,因智能辅助驾驶系统(NOA)未有效识别施工路障,导致碰撞隔离带水泥桩后起火,车内三名女大学生因车门无法打开葬身火海。事故引发公众对小米汽车安全性的广泛质疑,主要争议点包括:

  • 智驾系统局限性:SU7 标准版采用纯视觉方案,未配备激光雷达,最大探测距离仅 200 米,对施工路障等非标准障碍物识别能力不足。
  • 电池安全设计:标准版未采用电芯倒置技术(Pro 版及以上配备),电池包底部钢板厚度仅 1.8mm(行业主流 2.5mm),可能影响碰撞后防护能力。
  • 车门解锁机制:碰撞后电子门锁失效,机械拉手因火势蔓延未能及时操作,逃生通道受阻。

2. 广东湛江事故被引燃


4 月 5 日,广东湛江一辆小米 SU7 与电动车相撞后起火。小米官方回应称,起火原因为电动车锂电池挤压变形引发爆燃,随后引燃 SU7,并非汽车自身自燃。

3. 小米回应与行业影响


  • 官方态度:雷军公开致歉,承诺 “不回避责任”,并成立专项小组配合调查。小米强调事故车起火是 “撞击后系统受损”,非自燃。
  • 行业背景:工信部于 4 月 15 日发布的《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GB38031-2025)要求电池热失控后 2 小时内不起火、不爆炸,小米 SU7 等车型需在 2026 年 7 月前符合新标准。

二、小米充电宝自燃事件


1. 北京用户充电宝自燃


3 月 9 日,北京一用户的小米自带线充电宝(型号 PB2030MI)在非工作状态下自燃,火势烧穿书包并损毁床垫。该用户要求小米召回同批次产品,但官方仅表示会抽查,未启动召回。

  • 历史案例:2024 年 10 月广东、2025 年 3 月新加坡均发生过同类充电宝爆炸事故,涉事产品疑似同款。

2. 小米处理进展


小米客服称已登记用户反馈,但未公布自燃原因或召回计划。用户已向 12315 平台投诉,并保留现场证据。

三、小米电视自燃事件


4 月 14 日,有用户在黑猫投诉平台反映,2024 年 8 月购买的小米电视在 2025 年 4 月发生自燃,检测显示产品存在质量问题。用户要求退货,但京东和小米售后拖延处理。目前小米未公开回应此事件。

四、小米手机自燃事件


2 月 15 日,河南洛阳一用户的小米 12 手机在充电时自燃,引发火灾导致宠物死亡。消防部门认定手机为起火原因。用户后续删除维权帖,称小米已妥善处理,但官方未公布技术分析或预防措施。

五、小米的应对措施与行业启示


  1. 汽车领域

    • 召回 3 万辆 SU7 标准版(生产日期 2024 年 2 月 - 11 月),修复智能泊车辅助系统软件缺陷。
    • 承诺优化智驾系统对复杂障碍物的识别能力,并加强电池防护设计。

  2. 充电宝与电视

    • 充电宝事件中,小米未启动召回,但表示会加强品控;电视自燃投诉仍在处理中。

  3. 行业趋势

    • 工信部新国标倒逼车企提升电池安全标准,小米需加速技术迭代以满足 “零起火” 要求。
    • 消费者对新能源车安全信任度下降,小米需通过透明化沟通重建信心。


六、用户建议


  1. 汽车用户

    • 谨慎使用智能辅助驾驶,尤其在施工路段需保持人工监控。
    • 定期检查车辆电池和门锁系统,关注官方召回信息。

  2. 充电宝与电子产品用户

    • 避免长时间充电,使用原装配件。
    • 如遇产品异常,及时联系售后并保留证据。


总结


2025 年小米多起自燃事件暴露了其在产品安全设计、质量控制及危机应对方面的不足。尽管小米已采取部分召回和改进措施,但消费者对其产品安全性的质疑仍待时间化解。建议用户持续关注官方动态,并通过正规渠道维护自身权益。

小米自燃

本文地址:http://www.lmsyx.cn/post/84007.html
免责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admin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