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 2025 年小米汽车官方发布的信息及行业动态,小米在智能驾驶领域的 OTA(空中下载技术)更新呈现出三大核心方向:技术架构升级、场景覆盖扩展和安全合规强化。以下是具体分析:
一、技术架构:端到端大模型与纯视觉路线的突破
- 端到端全场景智驾(Xiaomi HAD)
2025 年 2 月 25 日推送的 SU7 1.5.5 版本 OTA 中,小米正式推出车位到车位的全场景智能驾驶功能。该功能通过端到端大模型架构,将感知、预测、规划整合为单一 AI 模型,直接生成驾驶轨迹。例如,车辆可在停车场自主学习路线,从停车位启动后无缝衔接公共道路,直至目标停车场完成泊车,全程无需人工干预。
- 技术亮点:
- 接入 VLM 视觉语言大模型,支持复杂场景(如施工路段、积水路面)的文字及语音提示。
- 基于用户驾驶数据训练的无图方案,轨迹更拟人化,急加速 / 急刹车减少 40%。
- 硬件依赖:高阶版车型(SU7 Max/Ultra)需配备激光雷达 + 双 Orin 芯片,而标准版(SU7 后驱版)仅支持高速 NOA,无法使用端到端功能。
- 技术亮点:
- 纯视觉方案的争议与优化
小米 SU7 标准版采用纯视觉路线(11 颗摄像头 + 1 颗毫米波雷达),但在 2025 年 4 月的事故中暴露出夜间高速场景下的感知局限性。为此,小米通过 OTA 优化了 AEB(自动紧急制动)逻辑,将工作速度范围扩展至 8~135km/h,并增强了逆光场景识别率。
二、场景覆盖:从高速到城市道路的全域扩展
- 高速领航辅助(NOA)
2025 年 1 月推送的 HyperOS 1.4.0 版本中,小米将高速 NOA 功能扩展至全国范围,支持自动变道、超车、上下匝道,最高时速达 135km/h。此外,新增的车道居中辅助增强版(LCC-Pro)优化了弯道稳定性和路口通行效率。
- 城市道路功能突破
- 端到端全场景智驾:2025 年 2 月全量推送后,支持城区路口通行、无保护左转、窄路会车等场景,但实际路测显示复杂场景接管率较高(约 0.8 次 / 百公里)。
- 代客泊车升级:新增遥控智能泊出功能,支持跨层泊车及车位被占时的漫游寻位,泊车速度提升至 23km/h。
- 充电与生态协同
OTA 更新中,小米与蔚来、小鹏、理想达成充电网络合作,充电地图可实时显示合作场站的忙闲状态、功率、价格等信息,并支持即插即充。
三、安全合规:监管收紧下的策略调整
- 功能边界与宣传规范
2025 年 4 月工信部明确要求车企规范智驾宣传,禁止使用 “自动驾驶”“代客泊车” 等词汇,统一采用 “组合驾驶辅助系统” 表述。小米随即调整宣传策略,将 HAD 功能描述为 “端到端全场景智驾”,并在用户手册中强调 “驾驶员需全程监控”。
- 安全冗余与用户教育
- 硬件冗余:SU7 Ultra 新增 3 颗高精度固态激光雷达,实现 360° 环境感知,夜间雨雾天识别距离提升至 250 米。
- 用户教育:推出 “安全分 Beta” 系统,通过算法分析驾驶行为,强制要求用户完成 1000km 安全智驾里程(含 ACC/LCC/ 高速 NOA)后,方可开通端到端功能。
四、未来规划:L3 级自动驾驶与全球化布局
- L3 级技术储备
小米 SU7 Max/Ultra 的硬件已支持 L3 级自动驾驶(双 Orin 芯片 + 激光雷达),计划在法规允许后通过 OTA 解锁。目前,小米正与交通部门合作,推动城市道路 L3 功能的试点。
- 全球化扩展
2025 年上海车展期间,小米宣布 SU7 Ultra 将进军欧洲市场,并计划在 2025 年底推出中大型 SUV “昆仑”,搭载激光雷达 + 4D 毫米波雷达,支持城市 NOA。
五、用户体验:细节优化与生态整合
- 智能座舱升级
- 双表盘设计与小爱同学联动,根据唤醒者身份显示不同表情。
- 新增语音调节 HUD 自动保存、QQ 音乐免登录试听等功能。
- 硬件预埋与订阅服务
小米 SU7 Ultra 支持硬件预埋(如激光雷达),未来可能通过订阅制(预计 199 元 / 月)开放高阶功能,用户可按需解锁 L3 级自动驾驶或城市 NOA。
总结:2025 年小米智驾 OTA 的核心价值
- 技术迭代:端到端大模型与纯视觉方案的结合,推动智驾体验从 “功能堆砌” 转向 “体验重构”。
- 场景深耕:车位到车位的全场景覆盖,解决用户高频痛点(如泊车、拥堵)。
- 安全合规:在监管趋严下,通过硬件冗余与用户教育平衡创新与风险。
- 生态协同:小米澎湃 OS 与 9 亿 AIoT 设备的互联,构建 “人车家” 一体化智驾生态。
小米的 OTA 策略正从 “快速功能迭代” 转向 “安全合规 + 用户教育” 双轮驱动,这一转变既反映了行业监管的收紧,也体现了其在智能驾驶领域的长期布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