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米 SU7 Ultra 作为小米汽车冲击全球性能车市场的旗舰车型,其纽北原型车的表现堪称中国品牌在顶级赛道的里程碑。以下从技术突破、赛道表现、量产进展及行业影响四个维度展开分析:
一、原型车技术突破:三电机与赛道级电池的完美协同
小米 SU7 Ultra 原型车于 2024 年 7 月发布,专为纽北赛道开发。其核心配置包括:
- 三电机动力系统:搭载两台 V8s 电机(单台 578 马力)和一台 V6s 电机,综合最大功率 1548 马力,扭矩达 1770N・m。这一动力组合使原型车 0-100km/h 加速仅需 1.97 秒,0-200km/h 加速 5.96 秒,最高车速超过 350km/h。
- 宁德时代第二代麒麟电池:采用「超电子网正极」「快离子环石墨」等技术,配合双大面冷却设计,电池包峰值放电功率达 1330kW,20% 电量仍可输出 800kW,内阻仅 0.25mΩ,为赛道持续高功率输出提供保障。
- 空气动力学设计:车身覆盖 100% 碳纤维材料,前机盖镂空、固定式尾翼等赛道套件使风阻系数低至 0.195Cd,同时提供超过 1200kg 的下压力。
二、纽北赛道表现:6 分 46 秒 874 的传奇背后
2024 年 10 月 28 日,原型车在湿滑赛道条件下(路面 20% 湿滑)跑出 6 分 46 秒 874 的圈速,打破保时捷 Taycan Turbo GT 保持的 7 分 07 秒 550 纪录,成为纽北最速四门车。这一成绩的取得背后有三大关键因素:
- 极端环境下的稳定性:测试期间遭遇多次降雨,小米团队通过动态调整胎压、悬挂参数,并启用倍耐力 P Zero Trofeo RS 半热熔轮胎,在湿滑路面仍保持抓地力。
- 电池热管理技术:双大面冷却系统(7.3m² 换热面积)配合近冷源极耳散热技术,使电池在连续两圈高强度驾驶中温度始终低于 55℃,功率不降频。
- 车手与团队协作:由 2023 年纽北 24 小时耐力赛冠军 David Pittard 驾驶,团队通过实时数据分析优化赛道策略,最终在 1 小时测试窗口内完成有效圈速。
三、量产版进展:核心技术下放与市场定位
2025 年 2 月 27 日,小米 SU7 Ultra 量产版正式上市,标准版售价 52.99 万元,纽北限量版 81.49 万元。量产版保留了原型车的核心技术:
- 动力系统:三电机布局与赛道版电池包(CLTC 续航 630km)完全一致,0-100km/h 加速 1.98 秒,极速 350km/h。
- 轻量化设计:车身采用碳纤维车顶、锻造轮毂等组件,整备质量 2360kg,相比原型车仅增加 460kg。
- 智能配置:搭载高通骁龙 8295 芯片与双 Orin-X 自动驾驶平台,支持城区无图导航与赛道模式动态调整。
目前量产版已启动第二次纽北挑战,2025 年 4 月 21 日搭载 Endless 刹车皮、倍适登绞牙避震等升级部件的测试车已运抵德国,计划冲击量产车圈速纪录。
四、行业影响:改写性能车格局的中国力量
小米 SU7 Ultra 的赛道突破具有多重意义:
- 技术标杆:其电池包能量密度(93.7kWh)、电机转速(27200rpm)等参数超越保时捷 Taycan Turbo GT,成为纯电性能车新基准。
- 市场破局:52.99 万元的定价切入 BBA 56E(宝马 5 系、奥迪 A6、奔驰 E 级)用户群体,上市 2 小时大定破 1 万台,首月订单超 1.9 万台,远超年销 1 万台目标。
- 品牌重塑:通过纽北纪录与赛道文化营销,小米汽车从「性价比」标签转向「技术引领者」,欧洲市场调研显示其品牌认知度已达保时捷的 67%。
未来,随着固态电池(2027 年量产)与 L4 级自动驾驶技术的落地,小米 SU7 Ultra 有望进一步巩固其在全球性能车市场的地位,推动中国汽车工业从「制造」向「智造」跃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