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官方信息及实测数据,2025 款小米 SU7 Ultra 的续航表现可从以下维度综合解析:
一、官方标称续航与配置差异
- 基础配置续航:标准版在 CLTC 工况下的官方标称续航为630 公里,这一数据基于宁德时代麒麟 Ⅱ 电池(93.7kWh)与 800V 高压平台的组合,配合低滚阻轮胎与基础空气动力学设计实现。
- 性能配置影响:
- 选装碳纤维尾翼 + 长续航轮胎时,CLTC 续航降至600 公里,尾翼增加的风阻导致能耗上升约 4.8%。
- 若进一步选装高性能半热熔轮胎(如倍耐力 P ZERO TROFEO RS),CLTC 续航进一步缩减至520 公里,轮胎滚阻与赛道化调校使电耗提升 17.5%。
- 纽北限量版因赛道专用套件(如绞牙避震、轻量化轮毂),CLTC 续航固定为520 公里。
二、实际使用场景表现
- 城市通勤:
- 在 23℃空调开启、时速≤60km/h 的稳定路况下,续航达成率可达85%-90%,实际续航约535-567 公里。
- 日常代步用户反馈 “一周一充” 完全可行,配合小米超充网络(10%-80% 仅需 11 分钟),补能效率显著缓解里程焦虑。
- 高速与低温环境:
- 高速场景(时速 110-120km/h + 空调):续航缩水至450-520 公里,达成率约 70%-82%,主要因风阻与电机高频运转能耗增加。
- 低温场景(-5℃+ 暖风):电池活性下降叠加制热能耗,续航可能降至314-450 公里,达成率 60%-70%。
- 赛道与激烈驾驶:
- 在赛道模式下(三电机全功率输出),续航会因持续高放电(峰值 1330kW)大幅缩短,实测纽北连续两圈(约 41.6km)后电量消耗约 15%,需频繁补能。
- 日常激烈驾驶(如弹射起步、高速变道)会使能耗增加 20%-30%,续航达成率可能跌破 70%。
三、技术解析与优化策略
- 电池技术:
- 宁德时代麒麟 Ⅱ 电池采用超电子网正极与快离子环石墨负极,配合双大面冷却设计(换热面积 7.3m²),在极端工况下仍能维持电池温度<55℃,确保续航稳定性。
- 防弹涂层技术使电池包通过中汽研 350mm 深坑刮底 + 450mm 涉水测试,安全性间接保障续航可靠性。
- 能效管理:
- 智能热管理系统可动态调整电池加热 / 冷却策略,低温环境下通过预加热提升电池活性,减少续航损失。
- 车机新增 “预估续航” 模式,整合驾驶习惯、环境温度等变量,使表显续航误差从 15% 降至 5% 以内。
四、用户建议与注意事项
- 配置选择:
- 注重日常实用性可选基础版 + 长续航轮胎,兼顾 630km 标称续航与低能耗。
- 追求性能者需权衡碳纤维尾翼(下压力提升至 285kg)与续航折损,建议搭配快充网络使用。
- 驾驶习惯:
- 开启单踏板模式与强动能回收,可降低城市工况电耗 10%-15%。
- 高速行驶时建议使用 “经济模式” 并保持时速≤100km/h,以优化续航。
- 长期维护:
- 避免频繁快充(建议快充比例≤70%),以减缓电池衰减。
- 定期通过车机系统更新电池管理固件,提升能效算法。
五、横向对比与行业定位
- 竞品对标:630km CLTC 续航优于特斯拉 Model S(652km)与蔚来 ET7(675km),但低温稳定性略逊于保时捷 Taycan(CLTC 670km,冬季续航达成率约 75%)。
- 性价比优势:以 52.99 万元价格提供赛道级性能(1.98 秒零百加速),续航表现与同价位竞品相比处于中上水平。
总结
2025 款小米 SU7 Ultra 的续航表现呈现 “配置决定上限,场景决定下限” 的特点。其 630km CLTC 标称续航在基础配置下具备竞争力,但选装性能套件后需接受续航缩水。实际使用中,城市通勤可接近标称值,而高速、低温等场景需预留 30%-40% 的续航冗余。对于多数用户,合理配置选择与驾驶习惯优化是平衡性能与续航的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