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截至 2025 年 4 月,小米 SU7 的生产主要集中在北京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小米汽车超级工厂,该工厂分为两期建设,总产能规划为 30 万辆 / 年。以下是具体信息:
一、北京亦庄工厂:核心生产基地
- 一期工厂
- 位置:北京市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环景路 21 号院。
- 产能:设计年产能 15 万辆,通过产线优化后实际产能已提升至月产 1.2 万辆。
- 生产现状:自 2024 年 4 月启动量产以来,已累计交付超过 20 万辆 SU7。2025 年 3 月单月交付量突破 2.9 万辆,产能爬坡顺利。
- 技术布局:工厂设有压铸、冲压、车身、涂装、总装、电池六大车间,并配备 2.5 公里测试跑道,实现从零部件到整车的全流程生产。
- 二期工厂
- 位置:紧邻一期工厂东侧,位于通州区马驹桥镇智能制造基地。
- 建设进展:2025 年 4 月已完成规划验收,预计 6 月竣工,7-8 月正式投产。
- 产能提升:投产后总产能将增至 30 万辆 / 年,工厂面积从 53 公顷扩展至 105 公顷,可满足 SU7 和新车型 YU7 的生产需求。
- 生产规划:二期工厂初期可能优先生产 SU7 以缓解交付压力,后续逐步引入新车型。
二、武汉基地:未来产能补充
- 规划进展
- 选址:武汉经开区通航产业园,规划占地约 2000 亩,与小鹏、路特斯工厂形成产业集聚。
- 建设状态:2025 年 4 月仍处于前期筹备阶段,航拍显示土地平整已启动,但尚未进入主体施工。
- 产能定位:未来将承担华中地区产能供给,初期或聚焦新车型生产,2025 年内暂未明确投产计划。
- 与北京工厂的协同
- 小米正构建 “南北双基地” 格局,北京工厂辐射华北及全国市场,武汉基地未来将分担区域产能压力,缩短交付半径。
- 武汉工厂的投产时间可能在 2026 年之后,2025 年 SU7 的生产仍依赖北京工厂。
三、产能与交付动态
- 当前产能瓶颈
- 受限于一期工厂产能,SU7 交付周期较长:标准版需等待 47-50 周(约 11 个月),Pro 版 45-48 周,Max 版 42-45 周,Ultra 版 18-21 周。
- 小米已通过优化供应链(如武汉零部件项目落地)和调整生产节奏缓解压力。
- 2025 年目标
- 全年交付目标从 30 万辆上调至 35 万辆,二期工厂投产后产能将逐步释放,预计下半年交付周期缩短至 6 个月以内。
- 新车型 YU7 计划于 2025 年 6-7 月上市,初期可能与 SU7 共享北京工厂产能。
四、合作生产可能性
- 代工传闻:2023 年曾传闻小米与北汽蓝谷、江淮等车企洽谈合作,但目前量产车型 SU7 均由自建工厂生产。
- 技术输出:小米更倾向于通过自研技术(如 HyperOS 系统、800V 高压平台)赋能供应链,而非依赖外部代工。
总结
2025 年,小米 SU7 的核心生产工厂仍为北京亦庄一期工厂,二期工厂将于年中投产以提升产能。武汉基地尚在建设中,2025 年内对 SU7 生产无直接影响。随着产能释放,小米有望实现 35 万辆交付目标,同时为新车型布局奠定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