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截至 2025 年,小米集团的全球工厂布局已形成 “研发 + 量产” 的协同体系,覆盖智能手机、汽车、智能家电等核心产品线。以下是基于最新公开信息的详细工厂地址及产能动态:
一、中国境内核心工厂
- 北京亦庄汽车超级工厂
-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马驹桥智能制造基地(西至同义路,东至环景西一路,北至景盛南四街,南至亦通街)。
- 产能:一期工厂年产能 15 万辆,2024 年 4 月已投产;二期工厂紧邻一期,2025 年 6 月启动试生产,达产后将进一步提升小米汽车产能至 35 万辆 / 年。
- 定位:小米汽车核心生产基地,承担 SU7、YU7 等车型的总装、电池生产及实验验证。
- 北京昌平智能工厂
-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小米未来产业园区。
- 产能:年产能超 1000 万台旗舰手机,日均产量 3 万台,主要生产小米 14 系列、小米 14 Ultra 等高端机型。
- 技术亮点:全自动化生产线,智能机器人完成 90% 以上工序,目标成为 “灯塔工厂”。
- 武汉智能家电工厂
- 地址:武汉东湖高新区左岭大道东侧。
- 建设进度:2024 年 11 月奠基,一期规划为家用空调智能制造示范工厂,2025 年 11 月投产,2026 年大规模量产。
- 战略意义:小米 “人车家” 全生态战略的重要一环,未来将建设万人研发中心及大家电全球总部。
- 武汉汽车工厂(规划中)
- 地址:武汉经开区通航产业园,占地约 2000 亩。
- 定位:辐射华中市场,与北京基地形成 “南北双基地” 产能格局,计划 2025 年启动建设。
二、海外主要生产基地
- 印度安得拉邦工厂
- 地址:印度安得拉邦斯里城(Sri City)。
- 产能:主要生产智能手机及生态链产品,年产能超 1000 万台,支撑小米在印度 17% 的市场份额。
- 本地化策略:通过数据迁移至印度服务器、供应链优化等措施降低合规成本。
- 印尼巴淡岛工厂
- 地址:印尼巴淡岛(Batam)。
- 产能:年产能 100 万台手机,主要供应印尼及东南亚市场,2017 年实现 100% 本土化生产。
- 现状:2025 年仍为小米在东南亚的重要制造节点,但产能规模未更新。
- 泰国工厂(规划中)
- 地址:泰国政府已邀请小米在东部经济走廊(EEC)设立首个海外汽车工厂。
- 进展:泰国投资促进委员会(BOI)提供政策支持,小米正评估可行性,尚未公布具体地址。
三、研发与供应链配套
- 德国慕尼黑研发中心
- 地址:德国慕尼黑。
- 职能:聚焦高性能电动车研发,负责 SU7 Ultra 纽北限量版及欧洲市场车型的性能调校,团队规模约 50 人。
- 战略意义:为 2027 年进军欧洲市场做技术储备。
- 生态链企业配套工厂
- 葛店经开区嘉楷项目:湖北鄂州葛店经开区,为小米智能家电提供精密零部件。
- 长沙弗迪电池工厂:湖南宁乡高新区,供应小米汽车刀片电池。
四、产能与市场布局逻辑
- 区域化生产:北京、武汉、印度、印尼的工厂分别覆盖华北、华中、南亚及东南亚市场,缩短交付半径。
- 供应链协同:通过自建工厂(如北京昌平)与生态链企业(如嘉楷、弗迪)结合,降低生产成本。
- 政策响应:在泰国、德国等地布局研发或生产,以应对区域贸易壁垒及环保法规(如欧盟碳关税)。
五、未来规划
- 欧洲生产基地:暂无明确工厂地址,但慕尼黑研发中心的设立为后续本地化生产铺路。
- 马来西亚市场:计划 2025 年推出家电产品,可能通过现有供应链或新建工厂实现。
如需获取实时动态,建议关注小米官方公告或权威财经媒体(如雪球、汽车之家)的跟踪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