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公开信息及行业分析,2025 年小米汽车的座椅供应链已形成多元化布局,主要供应商包括国际巨头与国内龙头企业,覆盖不同车型和配置需求。以下是基于最新动态的详细解析:
一、核心整椅供应商
- 李尔(Lear)
作为全球领先的汽车座椅系统供应商,李尔自 2024 年起深度参与小米 SU7 的座椅供应。其负责的前后排整椅总成采用高密度复合海绵(75kg/m³ PU 材质)与全粒面 Nappa 真皮,匹配国人体型设计,并通过 25000 次导入导出耐久测试,远超行业标准的 15000 次。李尔在智能座舱领域的技术积累(如主动侧翼调节支撑)也被应用于 SU7 Max 版本,成为其高端车型的核心卖点。
- 延锋(Yanfeng)
延锋是小米汽车座椅骨架的主要供应商,同时通过子公司延锋江森提供安全带和 CCB(中央控制盒)等关键部件。其座椅骨架平台设计支持 90% 以上零件通用,显著降低生产成本。延锋与安道拓的合资公司(如广州东风安道拓)也可能参与部分车型的座椅面套生产。
- 一汽富维
作为国内汽车零部件龙头,一汽富维在 2025 年加速布局小米供应链。其多家子公司已进入小米采购组,座椅及车身附件成为核心业务之一。官方信息显示,一汽富维的座椅骨架产品基于模块化平台开发,与小米汽车的车型迭代需求高度契合。
- 拓普集团
拓普集团在 2025 年成为小米汽车的新晋座椅供应商,主要为高端车型(如 SU7 Ultra)提供空气悬架系统与座椅总成,单车价值量达 5000-8000 元。其技术优势在于轻量化设计(如镁合金支架减重 30%)和智能交互功能(如带发光 LOGO 的座椅背板)。
二、关键零部件供应商
- 浙江华远
作为二级供应商,浙江华远通过一级供应商(如佛吉亚、安道拓)向小米汽车提供座椅锁和异型紧固件,产品应用于 SU7 及后续车型。其座椅锁技术通过严苛的 15000 次耐久循环测试,确保极端工况下的安全性。
- 毕勒易特
毕勒易特负责小米汽车座椅面套的生产,采用定制化工艺(如耐脏污助剂涂层)提升 Nappa 真皮的耐用性,解决了初期试驾车因高频使用导致的染色问题。
- 华域汽车
华域汽车旗下子公司华域三电为小米汽车提供座椅热管理系统(如通风、加热模块),而其参股公司延锋安道拓则可能参与部分车型的座椅骨架生产。
三、供应链特点与行业趋势
- 技术融合与创新
小米汽车座椅供应链呈现 “智能化 + 轻量化” 趋势。例如,李尔的主动侧翼调节支撑可根据驾驶模式自动调整包裹性,拓普集团的空气悬架系统支持动态姿态控制,而浙江华远的座椅锁集成了电子解锁功能。
- 本土化与全球化平衡
小米在核心整椅环节依赖国际巨头(如李尔、延锋),但在零部件领域加速国产替代。例如,一汽富维、拓普集团等国内企业通过技术突破逐步承接高价值订单,而浙江华远等专精特新企业则在细分部件上实现进口替代。
- 产能与成本控制
为满足小米汽车的快速扩产需求,供应商通过多地布局(如一汽富维的长春、成都基地)和模块化生产(如延锋的座椅骨架平台)提升交付能力。同时,材料创新(如拓普的镁合金支架)和工艺优化(如毕勒易特的涂层技术)进一步降低成本。
四、未来展望
随着小米汽车 2025 年新车规划(如 SUV 车型 YU7、高性能版 SU7 Ultra)的推进,座椅供应链可能进一步扩展。例如,麦格纳的可重构座椅技术(如电动长滑轨、旋转底盘)已获国内车企订单,未来或进入小米供应链。此外,小米与高通、英伟达在智能座舱芯片上的合作,可能推动座椅与车机系统的深度联动,例如通过传感器实现座椅姿态与驾驶模式的自动匹配。
综上,2025 年小米汽车的座椅供应链已形成 “国际龙头主导整椅、国内企业突破部件” 的格局,技术创新与成本控制将成为其核心竞争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