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 2025 年最新供应链信息,小米汽车的核心供应商体系已形成以宁德时代、比亚迪(弗迪电池)、汇川技术为代表的三大支柱,其中宁德时代凭借在高端车型中的独家供应地位,成为当前供应链中规模最大、技术壁垒最高的供应商。以下从关键领域、技术合作及市场份额三个维度展开分析:
一、电池领域:宁德时代主导高端,比亚迪补充性价比
- 宁德时代
- 核心地位:独家供应小米 SU7 Max/Pro 及 YU7 等高端车型的三元锂麒麟电池包,能量密度达 255Wh/kg,支持超过 800km 续航。
- 技术壁垒:宁德时代的麒麟电池采用 CTP 3.0 技术,通过水冷板内置设计提升散热效率,同时支持 4C 超快充,适配小米汽车的 800V 高压平台。
- 订单规模:2025 年 Q1 动力电池订单同比激增 200%,仅 SU7 Max/Pro 车型的电池采购金额即占小米汽车总电池成本的 40% 以上。
- 战略协同:小米汽车在上海车展的展台与宁德时代相邻,双方联合研发的 “小米澎湃 OS + 宁德时代 BMS” 系统实现了电池管理与车机系统的深度融合。
- 比亚迪(弗迪电池)
- 角色定位:为小米 SU7 标准版提供磷酸铁锂刀片电池,主打成本优势,电芯采购价降至 0.4 元 / Wh,较宁德时代同类产品低 15%-20%。
- 产能保障:弗迪电池的合肥基地年产能达 50GWh,2025 年为小米汽车预留 10GWh 产能,满足约 15 万辆标准版车型需求。
- 争议与挑战:2025 年 3 月 SU7 电池爆燃事故后,宁德时代否认供应涉事车辆,引发市场对比亚迪电池安全性的质疑,但小米官方仍维持 “双供应商随机混装” 策略。
二、电驱系统:汇川技术深度绑定,联合研发高性能电机
- 汇川技术
- 技术合作:与小米联合研发 21000rpm V6s 超级电机,扭矩密度达 4.2N・m/kg,适配 SU7 Ultra 等高性能车型,支持零百加速 2.9 秒。
- 订单规模:2025 年汇川技术为小米汽车供应电机及电控系统超 20 万套,占其新能源汽车业务收入的 35%,预计全年订单金额超 80 亿元。
- 产能扩张:苏州新能源一期项目投产后,汇川技术电驱系统产能将翻倍至 174 万台 / 年,优先保障小米汽车需求。
- 联合汽车电子
- 配套车型:为 SU7 标准版提供永磁同步电机,功率覆盖 150-200kW,成本较汇川技术低 10%,但性能参数略逊。
三、其他核心供应商:拓普集团、凯众股份等细分领域龙头
- 拓普集团
- 产品覆盖:供应空气悬架系统(含空气弹簧、CDC 减震器),单车价值超 5000 元,2025 年订单量预计达 15 万套,占小米汽车高端车型配套率的 80%。
- 技术优势:拓普集团的闭式空气弹簧采用高强度铝合金材料,寿命较传统橡胶弹簧提升 3 倍,适配小米汽车的轻量化战略。
- 凯众股份
- 核心部件:提供底盘悬架减震元件及轻量化踏板,技术优势显著,2025 年订单金额超 10 亿元,占小米汽车底盘系统采购量的 40%。
- 智能化布局:子公司苏州炯熠获小米战略投资,研发 ADAS 传感器,计划 2026 年量产。
- 福耀玻璃
- 全球供应链:为小米汽车提供夹层前挡风玻璃及全景天窗,2025 年产能利用率达 95%,海外工厂(如美国俄亥俄州工厂)优先保障小米出口车型需求。
四、供应链风险与未来趋势
- 混装策略的挑战:小米汽车在标准版车型中采用宁德时代与比亚迪电池混装,虽然平衡了成本与性能,但可能增加热管理复杂性,并引发消费者对供应商透明度的质疑。
- 轻量化材料投资:小米通过战略投资蜂窝铝镁合金型材企业,将车身减重 15%,但新材料量产良率仍需提升,目前仅应用于 SU7 Ultra 等高端车型。
- 全球化布局:小米计划 2025 年出口 20 万辆汽车,供应链需适应欧盟环保标准(如 REACH 法规),宁德时代、拓普集团等头部供应商已提前布局海外工厂。
结论:宁德时代为当前最大供应商,技术与规模双重壁垒
综合技术合作深度、订单金额及市场份额,宁德时代是 2025 年小米汽车供应链中规模最大的供应商。其三元锂电池在高端车型中的独家供应地位,叠加 4C 超快充技术的先发优势,使其在小米汽车的电池采购成本中占比超过 50%。比亚迪、汇川技术等企业则在性价比车型及电驱系统领域形成互补。未来,随着小米汽车产能扩张(2025 年目标 35 万辆)及全球化推进,供应链的集中度可能进一步提升,宁德时代的龙头地位或将持续强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