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 2025 年最新信息,小米汽车在测试车领域的布局已进入关键阶段,旗下首款中大型 SUV 小米 YU7 的工程测试车已完成多轮严苛验证,同时内部还在推进增程式 SUV 等新车型的研发。以下是核心进展与技术细节:
一、小米 YU7 工程测试车:性能与安全双突破
- 核心参数与技术亮点
- 动力配置:提供单电机后驱(235kW,磷酸铁锂电池,CLTC 续航 820km)、双电机四驱(综合功率 508kW,三元锂电池,续航 760km)两种版本,最高车速达 253km/h,0-100km/h 加速仅需 3.5 秒。
- 智能驾驶:搭载激光雷达 + 多传感器融合方案,支持高速 NOA 和城区 L2 + 级辅助驾驶,已在北京、广州等城市完成超 1100 万公里路测,覆盖极端天气(如 - 10℃低温)和复杂路况。
- 安全性能:通过中保研 2024 年碰撞测试,在车内乘员保护、行人安全等维度获全优(G+)评级,车身采用 “车轮旋转 + 车体滑移” 溃缩设计,气囊和气帘布局优化。
- 雷军亲自测试与量产计划
- 2025 年 2 月,雷军驾驶 YU7 完成 1310 公里长途测试,平均时速超 100km/h,仅充电两次,验证了续航稳定性。他透露车队将拆掉伪装进行更广泛测试,目标是 “让用户买到零缺陷的产品”。
- 官方计划 2025 年 6-7 月正式上市,定价 30-40 万元,直接对标特斯拉 Model Y,强调性价比优势。
二、供应链与生产布局:产能爬坡与技术合作
- 工厂与产能
- 北京二期工厂已通过验收,预计 2025 年 6 月投产,初期年产能规划 30 万辆,主要生产 YU7。武汉基地同步建设中,未来将聚焦增程式车型。
- 供应链方面,宁德时代提供三元锂电池,弗迪供应磷酸铁锂电池,商汤科技合作开发智能座舱系统,支持多模态交互和 AI 大模型。
- 挑战与应对
- 2024 年曾因测试车高速计费争议引发关注,小米解释为 “闭环测试导致计费系统误判”,后续补缴费用并优化流程。
- 2025 年上海车展期间,小米 SU7 Ultra(售价 81.49 万元)成为焦点,展示了三电机系统(1548 马力,0-100km/h 加速 1.98 秒),但未提及测试进展。
三、其他测试车型:增程式与差异化定位
- 增程式 SUV
- 内部立项一款增程式 SUV,主打空间拓展性和性价比,预计 2026 年发布。该车型瞄准 15-20 万元市场,目标解决纯电车型的续航焦虑。
- 乐趣型车型
- 另一款定位 “乐趣与好玩” 的车型处于采购定点阶段,强调驾驶体验和个性化设计,计划填补细分市场空白。
四、市场反馈与未来展望
- 消费者争议
- 2024 年 SU7 曾因智驾系统故障引发退车案例,小米通过回购解决问题,但暴露了早期测试不足的风险。2025 年 YU7 测试更注重全生命周期验证,雷军承诺 “跑完 15-20 万公里再交付”。
- 竞争策略
- 雷军多次强调 “对标特斯拉”,YU7 定价低于 Model Y(约 35 万元起),同时提供更高性能和智能配置。上海车展期间,小米展台通过送帽子等活动吸引流量,显示其互联网营销基因。
总结
2025 年是小米汽车从研发转向量产的关键年,YU7 的测试进展与供应链稳定性将决定其市场表现。尽管面临智驾技术成熟度、产能爬坡等挑战,小米通过大规模测试、性价比策略和生态链整合,仍有望在中高端新能源市场分一杯羹。未来需关注其增程式车型布局及全球化合规能力(如欧盟法规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