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 2025 年 4 月,小米官方尚未发布任何关于 “工程车” 的具体计划或产品信息。从现有公开资料来看,小米汽车的核心战略仍聚焦于乘用车领域,尤其是高性能电动轿车和 SUV 市场。以下是结合最新动态的详细分析:
一、小米汽车 2025 年核心产品布局
根据 2025 年初的行业报道和小米官方披露,小米汽车的重点车型包括:
- 小米 SU7 Ultra(已上市)
作为小米首款高性能电动轿车,SU7 Ultra 搭载三电机四驱系统,最大功率达 1548 马力,0-100km/h 加速仅需 1.98 秒,售价 81.49 万元。该车主打赛道性能,采用碳纤维轻量化车身和宁德时代麒麟 II 电池,续航里程 600km,支持 5.2C 超快充技术。 - 小米 YU7(2025 年 6-7 月上市)
定位中大型 SUV,轴距 3000mm,提供单电机后驱和双电机四驱版本。其中四驱版搭载宁德时代三元锂电池,最大功率 508kW,极速 253km/h。该车配备激光雷达和高阶智驾系统,售价预计 25-40 万元。 - 新技术储备
小米计划在 2025 年推出四电机驱动、全主动悬架、48V 线控转向 / 刹车等前沿技术。例如,四电机驱动系统可实现原地掉头、“太空步” 泊车等功能,全主动悬架响应速度是传统空气弹簧的 100 倍。
二、关于 “工程车” 的可能误解
用户提到的 “工程车” 可能存在以下两种解读:
- 工程样车(Prototype)
在汽车研发过程中,工程样车用于测试和验证技术方案。例如,小米首款车型 MS11 的工程样车于 2022 年 9 月下线,但这类车辆属于乘用车研发阶段的产物,并非面向市场的工程车辆。 - 专用工程车辆
传统意义上的工程车(如挖掘机、推土机)与小米现有产品线无关。尽管 2021 年有传闻称小米可能通过投资开云汽车进入商用车领域,但截至 2025 年,小米官方未对此进行任何确认,且开云汽车的主要产品仍为微型电动皮卡和城市物流车。
三、行业背景与小米战略逻辑
- 市场定位
小米汽车明确将自身定义为 “智能电动汽车公司”,核心目标是通过高性价比产品和生态互联优势,在乘用车市场与特斯拉、比亚迪等品牌竞争。其 2025 年交付目标为 30 万辆,主要依赖 SU7 和 YU7 两款车型。 - 技术路线
小米在三电系统(电池、电机、电控)和智能驾驶领域持续投入。例如,自研的四电机驱动技术对标比亚迪易四方,全主动悬架技术则瞄准未来高端电动车市场。这些技术均服务于乘用车产品,而非工程车辆。 - 合作与专利
小米与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供应商合作开发电池技术,并申请了多项自动驾驶专利(如防碰撞车门、预判车辆落水等)。但所有专利均围绕乘用车场景,未涉及工程车领域。
四、可能的信息混淆点
- 董明珠言论的影响
2025 年 4 月,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在股东大会上提到 “格力工程车运行十几年无火灾”,暗指小米汽车存在安全隐患。这一对比引发舆论关注,但格力的工程车属于商用车范畴,与小米的乘用车业务无直接关联。 - “工程车” 概念的误用
部分媒体或用户可能将小米汽车的工程样车(如 MS11)误称为 “工程车”,或混淆 “工程车” 与 “限量版车型” 的概念。例如,2024 年小米 SU7 创始版曾被误传为 “工程车改装限量版”,但实际为量产车型。
五、总结与展望
目前,小米汽车的战略重心仍集中在乘用车市场,尚未涉足传统工程车辆领域。若未来小米计划拓展商用车或专用车辆市场,可能需要通过合作或收购实现,但短期内缺乏官方信息支持。对于用户关心的 “工程车” 问题,建议关注小米官方公告,以获取准确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