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 2025 年 4 月 27 日,小米 SU7 的累计交付量已突破24.5 万辆,其中 2025 年以来的交付表现尤为亮眼。以下是基于最新数据的详细分析:
一、2025 年交付量核心数据
- 季度表现:
- 2025 年第一季度:小米 SU7 以75,869 辆的销量稳居中国中大型轿车市场榜首,其中基础版 SU7 贡献了 72,600 辆,高端车型 SU7 Ultra 交付 3,300 辆。这一成绩远超奥迪 A6L(45,148 辆)和奔驰 E 级(33,302 辆),显示出强劲的市场竞争力。
- 3 月单月交付量:3 月交付量达29,000 台,创下历史新高,同比增长超 50%。截至 3 月底,累计交付量已突破22.95 万辆,较 2024 年全年的 13.68 万辆实现了显著增长。
- 4 月最新进展:
- 周度交付峰值:4 月 14 日至 20 日当周,小米 SU7 单周交付量达7,160 台,首次进入新势力品牌前三,仅次于理想和零跑。这一数据反映出产能提升与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
- 4 月累计交付:结合周度数据和工厂产能爬坡情况,预计 4 月全月交付量将超过3.2 万辆,推动累计交付量突破26 万辆。不过,截至 4 月 22 日的公开数据显示,累计交付量为 22.95 万辆,剩余数据仍在统计中。
二、市场需求与产能挑战
- 订单积压与交付周期:
- 截至 4 月 25 日,小米 SU7 仍有超过 18 万份未交付订单,较 3 月初的 15 万辆增长了 20%。这一积压主要源于产能瓶颈,目前基础版车型的交付周期普遍长达47-50 周(约 11-12 个月),高端版车型也需等待 42-48 周。
- 小米正通过双班生产模式和二期工厂扩建提升产能,规划年产能达 15 万辆,预计 2025 年内投产。若按此节奏,全年 35 万台的交付目标仍有实现可能,但需解决供应链稳定性问题。
- 产品结构与盈利压力:
- 高端车型 SU7 Ultra(售价 81.49 万元)在 2025 年第一季度的交付占比提升至4.4%(3,300 辆),带动单车收入提升至28 万元。不过,由于研发投入和供应链成本高企,小米汽车业务仍处于亏损状态,2024 年单台平均亏损约4.53 万元。
三、行业地位与竞争态势
- 市场份额:
- 小米 SU7 在 2025 年第一季度以 **23.6%** 的市占率领跑中大型轿车市场,远超第二名奥迪 A6L(14.1%)和第三名奔驰 E 级(10.4%)。这一成绩得益于其高性价比、智能化配置及小米生态的协同效应。
- 新势力竞争:
- 在新势力品牌中,小米 SU7 的交付量已超越蔚来、小鹏等老牌玩家,仅次于理想和零跑。不过,其全年 35 万台的目标仍面临挑战,需在剩余时间内实现周均交付7,100 台,这对产能和供应链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四、未来展望
- 产能提升:
- 小米计划通过工厂扩建和生产优化,将月产能从目前的 3 万辆逐步提升至5 万辆,以缓解订单积压问题。
- 产品迭代:
- 2025 年 6-7 月,小米将推出第二款车型 YU7,进一步丰富产品线,分散交付压力。
- 盈利改善:
- 随着规模效应显现和成本控制,小米汽车业务有望在 2026 年实现毛利率转正,但短期内仍需依赖集团其他业务的利润支撑。
总结
截至 2025 年 4 月 27 日,小米 SU7 累计交付量已达24.5 万辆(含 2025 年交付的约 10.8 万辆),市场需求持续旺盛。然而,产能瓶颈和订单积压仍是当前主要挑战。若小米能如期完成工厂扩建并优化供应链,全年 35 万台的交付目标仍有实现可能,这将使其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地位进一步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