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 2025 年 4 月,小米 SU7 的产量数据尚未完全公开,但结合已披露的产能规划、市场表现及供应链动态,可从以下维度综合分析:
一、2024 年生产与交付基础
2024 年作为小米 SU7 的首个完整交付年,其表现远超预期。根据小米官方数据,2024 年累计交付量达13.6 万辆,其中 12 月单月交付量突破2.58 万辆,产能利用率一度达到200%。这一成绩得益于北京亦庄一期工厂的双班生产模式(月产能最高 2.4 万辆)和供应链优化(如弗迪电池二供协议)。
二、2025 年产能扩张与交付目标
1. 工厂产能提升
- 一期工厂:2025 年继续维持双班生产,月产能稳定在2.2-2.4 万辆,全年贡献约26-28 万辆。
- 二期工厂:2025 年 6 月竣工,7-8 月投产,初期年产能15 万辆,2025 年下半年预计贡献6-8 万辆。两座工厂总产能将达30 万辆 / 年,极限状态下可冲刺40 万辆。
2. 交付目标上调
小米已将 2025 年交付目标从30 万辆上调至35 万辆,这一调整基于以下支撑:
- 订单储备:截至 2025 年 4 月,未交付订单超18 万辆,且新增订单月均约1.8 万辆。
- 新车型贡献:SU7 Ultra(高性能版)和 YU7(SUV)将分别于 2025 年 3 月和年中上市,预计贡献10 万辆以上销量。
三、2025 年生产节奏与挑战
1. 季度产能分布
- Q1:交付量7.59 万辆,对应产量约8 万辆(含库存)。
- Q2:产能逐步爬坡,预计交付9-10 万辆,产量10-11 万辆。
- Q3-Q4:二期工厂投产后,月产能提升至3.5-4 万辆,下半年产量预计22-24 万辆。
2. 关键挑战
- 供应链瓶颈:激光雷达(禾赛科技)、智驾芯片(英伟达 Orin-X)等核心部件供应紧张,可能影响高配车型生产节奏。
- 产能爬坡风险:二期工厂投产初期需经历 2-3 个月调试,实际产能释放可能滞后。
- 车型竞争:华为智界 R7、特斯拉 Model Y 等竞品上市,可能分流部分订单。
四、2025 年总产量预测
综合产能规划与市场需求,2025 年小米 SU7 的总产量预计在 35-40 万辆,其中:
- SU7 系列:占比约70%,即24.5-28 万辆。
- SU7 Ultra:占比20%,即7-8 万辆。
- YU7:占比10%,即3.5-4 万辆。
这一预测的前提是二期工厂按时投产、供应链稳定,且市场需求保持高位。若上述条件部分未达成,产量可能下修至30-35 万辆。
五、长期产能展望
小米计划通过扩建武汉、西安基地,2026 年将总产能提升至80 万辆 / 年,并布局海外市场,目标 2027 年出口量占比达20%。这一战略将为小米 SU7 的持续热销提供坚实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