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 年智界 S7 与小米 SU7 作为华为和小米两大科技巨头在智能电动汽车领域的代表作,展现了截然不同的产品逻辑和技术路径。以下从核心维度展开对比分析:
一、智能驾驶:华为 ADS 3.0 vs 小米 HAD
智界 S7搭载的华为 ADS 3.0 系统已实现全国城区无图智驾,支持复杂路口通行、加塞应对、鬼探头预判等场景。其硬件配置分为纯视觉(3 毫米波雷达 + 10 摄像头)和激光雷达版(192 线激光雷达 + 双 Orin-X 芯片),实测广州城区接管率低于小米 SU7。主动安全方面,前向 AEB 刹停速度达 120km/h,侧向避险支持 40-130km/h 变道,后向防碰撞新增锥桶识别。
小米 SU7则推出了端到端全场景智驾 Xiaomi HAD,覆盖高速、城市道路及停车场,支持原地启动智驾和跨楼层泊车。硬件层面,高配版配备双 Orin-X 芯片(508TOPS 算力)、1 颗激光雷达及 12 颗摄像头,但基础版仍采用纯视觉方案。不过,其城市领航辅助仅开放 10 城,且需用户完成 1000 公里安全智驾里程才能激活。
二、动力与续航:800V 高压平台对决
智界 S7全系标配 800V 高压系统,搭载宁德时代三元锂电池,CLTC 续航最长 855km,15 分钟快充可补充 430km 续航。四驱版最大功率 365kW,零百加速 3.3 秒,后驱版能耗低至 12.4kWh/100km。
小米 SU7则采用 “双平台” 策略:基础款为 400V 架构(续航 700km),高配版升级为全域 800V + 架构,搭载麒麟电池,CLTC 续航提升至 830km,12 分钟完成 10%-80% 补能。双电机四驱版峰值功率 495kW,扭矩 650N・m,但官方未公布具体加速时间。冬季实测中,小米 SU7 续航达成率 83%,优于智界 S7 的 78%。
三、座舱与生态:HarmonyOS vs 澎湃 OS
智界 S7的 HarmonyOS 4.0 座舱支持多设备无缝流转,车机与手机、平板可共享算力资源。其 15.6 英寸悬浮屏搭载麒麟 9000A 芯片,配合华为应用市场,原生应用生态更完善。此外,后排 MagLink 接口可连接儿童平板,提升家庭用户体验。
小米 SU7的澎湃 OS 2.0 深度整合米家生态,支持 2000 + 智能设备无感控制。16.8 英寸全息仪表盘和 30 英寸 HUD 投影实现眼动交互,首创 “场景链” 功能,可根据用户生物特征自动切换驾驶模式。但第三方应用适配仍以手机版为主,原生车机应用较少。
四、空间与舒适性:轴距与设计取舍
智界 S7车身尺寸 4971×1963×1474mm,轴距 2950mm,后排腿部空间 825mm,头部空间 930mm,配合环抱式座椅和双层隔音玻璃,静谧性表现优异。后备箱容积 420-1450L,支持电动尾门。
小米 SU7轴距达 3000mm,后排腿部空间实测 825mm,但头部空间因溜背设计压缩至 930mm。其运动化一体式座椅包裹性更强,但长途乘坐舒适性略逊于智界 S7。后备箱容积 622L,支持后排座椅 4/6 放倒。
五、价格与配置:错位竞争策略
车型 | 智界 S7 2025 款 | 小米 SU7 2025 款 |
---|---|---|
入门版 | Pro 后驱长续航版 22.98 万 | 后驱标准智驾版 21.59 万 |
高配版 | Ultra 四驱旗舰版 31.98 万 | 四驱 Max 智驾版 29.99 万 |
顶级版 | - | Ultra 纽北限量版 81.49 万 |
核心差异 | 华为全栈技术、800V 全系 | 小米生态整合、性价比 |
智界 S7的优势在于全系 800V 高压平台、华为智驾技术及 HarmonyOS 生态,适合追求技术领先的用户。小米 SU7则通过价格下探(基础款补贴后 17.83 万)和米家生态吸引年轻群体,但高配版价格接近智界 S7,需在续航与智驾间权衡。
六、售后服务与品牌力
华为依托问界服务网络,提供四年或 10 万公里整车质保、八年或 16 万公里三电质保,支持全国 700 + 门店快速维修。小米则通过米家渠道拓展服务网点,整车质保三年或 10 万公里,电池质保八年或 16 万公里,但第三方维修网点覆盖率较低。
总结:如何选择?
- 选智界 S7:若重视智驾成熟度、800V 快充及华为生态,且预算在 25-35 万,智界 S7 的综合表现更均衡。
- 选小米 SU7:若追求性价比、米家互联及个性化设计,且能接受部分智驾功能的延迟开放,小米 SU7 的基础款是务实之选。
- 顶级需求:小米 SU7 Ultra 纽北限量版以 81.49 万的价格主打性能赛道,适合极客用户;智界 S7 则暂无同类车型。
两者的竞争本质是 “技术普惠” 与 “生态整合” 的路线之争,用户可根据核心需求及品牌偏好做出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