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小米su7可以智驾吗

2025-04-27 22:30:52  阅读 24 次 评论 0 条

2025 年的小米 SU7 已具备较为成熟的智能驾驶能力,其功能覆盖范围和技术迭代速度在行业内处于领先水平。根据最新信息,小米 SU7 的智驾系统在硬件配置、算法优化和场景适配方面均有显著突破,但受限于法规认证和技术成熟度,尚未达到完全自动驾驶(L3 及以上)的官方标准。

一、硬件与功能:全场景覆盖的智驾体验


  1. 硬件架构升级
    2025 款小米 SU7 搭载了小米自研的「赤兔 N1」神经拟态芯片,配合 12 颗摄像头(含 3 颗 4D 毫米波雷达)和 1550nm 波长 MEMS 固态激光雷达,构建了类脑决策模型。这一配置使车辆在复杂城市场景下的变道决策成功率提升至 99.3%,鬼探头识别准确率达 98.7%。例如,新增的「行车 VLM 视觉语言大模型」能精准识别施工区域、积水路段等特殊路况,并通过语音和文字实时提醒驾驶员。

  2. 端到端全场景智驾
    小米 SU7 的端到端智驾系统(Xiaomi HAD)实现了从停车位启动到目标车位泊入的全程无缝衔接。例如,用户可提前通过手机 App 规划路线,车辆自主完成驶出车位、城市道路行驶、高速巡航及泊车等流程。在高速场景下,自适应巡航与自动跟车功能可减少长途驾驶疲劳,甚至支持驾驶员「边开车边处理工作消息」;城市路况中,系统能实时优化路线,避开拥堵区域,通行效率提升约 25%。

  3. 泊车黑科技
    升级后的离车泊入与滚轮泊车功能支持用户下车后通过手机操控车辆自动停入狭窄车位,复杂城市场景下的泊车成功率已达 98%。此外,代客泊车辅助功能可在地下车库以最高 23km/h 的速度巡航,精准感知障碍物并完成绕行。


二、技术迭代与法规适配


  1. OTA 持续进化
    自 2024 年 4 月交付以来,小米 SU7 已进行超过 10 次 OTA 升级。例如,2024 年 12 月接入 VLM 视觉语言大模型后,系统可识别公交车道等特殊交通规则区域,避免违章行驶;2025 年 2 月发布的 Xiaomi HAD 端到端全场景智驾,新增 18 项功能,进一步优化了环岛通行、路口掉头等复杂场景的体验。

  2. 法规与责任边界
    尽管北京市自 2025 年 4 月 1 日起允许 L3 级自动驾驶汽车用于个人乘用车,但小米 SU7 的智驾系统仍被归类为 L2 + 级辅助驾驶。例如,事故车辆在 NOA(智能辅助驾驶)状态下未触发 AEB 紧急制动,暴露出纯视觉方案在夜间低照度环境下的局限性。小米官方明确强调「智驾≠自动驾驶」,要求驾驶员全程关注路况,事故责任仍由人类驾驶员承担。

  3. 行业对比与定位
    与特斯拉纯视觉方案不同,小米 SU7 采用多传感器融合路线,但高配车型的激光雷达(如 Ultra 版)在极端场景下的可靠性仍需验证。相比华为 ADS 3.0 等已通过 L3 认证的系统,小米 SU7 的智驾功能更侧重生态整合(如与小米智能家居联动),但在法律合规性和责任划分上仍有差距。


三、使用建议与风险提示


  1. 功能激活条件
    用户需完成 1000 公里以上的安全智驾里程(含 ACC/LCC/ 高速 NOA),才能解锁端到端全场景智驾(HAD)功能。同时,停车场路线需预先学习,系统才能实现跨楼层寻位泊入。

  2. 场景局限性
    目前 SU7 的智驾系统仍依赖高精地图,在无图区域或极端天气(如暴雨、逆光)下可能降级为基础辅助功能。例如,施工路段的临时路障可能因识别延迟导致应急反应时间不足。

  3. 安全责任意识
    尽管系统可处理大部分常规路况,但驾驶员需始终保持对车辆的控制权。根据事故数据,从系统报警到碰撞仅间隔 2-4 秒,人工接管的及时性至关重要。


总结


2025 年的小米 SU7 在智能驾驶领域展现出显著的技术进步,其端到端全场景智驾功能已能覆盖高速、城市道路和泊车等核心场景,且通过 OTA 持续优化。然而,受限于法规认证和技术成熟度,其智驾级别仍属 L2+,尚未达到 L3 标准。对于注重生态互联体验和基础辅助功能的用户,SU7 是性价比之选;但对追求完全自动驾驶的用户,需关注后续法规进展和技术迭代。

本文地址:http://www.lmsyx.cn/post/85736.html
免责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admin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