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小米汽车和小米集团的关系

2025-04-28 02:03:02  阅读 10 次 评论 0 条

截至 2025 年,小米汽车与小米集团的关系呈现出战略协同与独立运营并存的特点,具体可从以下几个维度解析:

一、股权架构:小米集团保持绝对控制权


根据股权穿透信息,小米汽车有限公司(简称 “小米汽车”)由小米香港公司(Xiaomi EV Limited)100% 控股,而小米香港公司最终由小米集团通过开曼群岛的多层架构实现控制。截至 2025 年 3 月,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通过同股不同权架构(A 类股每股 10 票)持有小米集团 23.4% 的股权,但表决权比例达 64.1%,确保了对小米汽车的绝对控制权。尽管小米集团在 2025 年 3 月通过港股增发募资 425 亿港元,雷军持股比例微降至 23.4%,但这一操作属于常规资本运作,未改变小米汽车作为小米集团全资子公司的核心地位。

二、业务定位:小米集团生态战略的核心延伸


小米汽车是小米集团 “人车家全生态” 战略的关键落子。从业务协同看:

  1. 技术共享:小米汽车深度整合小米集团的核心技术资源,例如 SU7 Ultra 搭载的 V8s 超级电机由小米自研并自建工厂生产,同时采用小米澎湃 OS 2 系统实现车机与智能家居的无缝互联。
  2. 供应链整合:小米汽车复用小米集团的全球供应链体系,例如动力电池由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弗迪电池供应,电机与联合汽车电子(UAES)合作,同时通过投资 62 家汽车产业链企业(如自动驾驶公司深动科技)强化垂直整合。
  3. 渠道复用:小米汽车借助小米集团的线下门店网络(截至 2025 年 3 月覆盖中国 65 城 235 家门店)和线上销售体系,实现 “前店后厂” 的高效交付模式。

三、财务关系:独立核算但仍依赖集团输血


尽管小米汽车在生产和销售端具备较高自主权,但其财务数据仍合并至小米集团财报。2024 年小米汽车业务收入 328 亿元,占集团总收入的 8.96%,但全年经调整净亏损 62 亿元,每辆车平均亏损 4.53 万元。这种亏损主要源于自建工厂(北京亦庄一期 / 二期工厂、武汉基地)、自研技术(如自动驾驶研发投入超 33 亿元)及市场扩张(2025 年计划新增门店至 300 家)的重资产投入。小米集团通过 2025 年 3 月的 425 亿港元融资及子公司小米通讯 200 亿元公司债发行,持续为汽车业务 “输血”,以支持其产能爬坡(目标从 30 万辆提升至 35 万辆)和技术研发。

四、战略自主性:独立运营与品牌升级


  1. 生产资质独立:2024 年 7 月,小米汽车获得工信部独立造车资质,取代此前挂靠的北汽越野,实现从研发到生产的全流程自主。这一突破为其后续车型(如 2025 年 6-7 月上市的 SUV 车型 YU7)的快速迭代奠定基础。
  2. 品牌高端化:小米汽车通过 SU7 Ultra(售价 52.99 万元起)试水高端市场,其 1.98 秒的 0-100km/h 加速性能和纽北赛道成绩(6 分 46 秒 874)重塑品牌形象,与小米集团的 “性价比” 标签形成差异化。
  3. 组织架构独立:小米汽车拥有独立的研发团队(超 3000 人)和管理体系,雷军虽亲自挂帅,但日常运营由汽车部总裁李肖爽等专业团队负责,决策效率显著高于传统车企。

五、未来趋势:分拆上市可能性与集团协同深化


目前小米汽车尚未启动分拆上市计划,但其股权架构(外资控股)和财务独立性为未来资本化预留空间。若 2025 年交付量达 35 万辆且毛利率提升至 20% 以上(接近特斯拉水平),分拆上市的可能性将显著增加。即使未来独立上市,小米集团仍可能通过股权控制和技术授权保持对汽车业务的影响力,同时借助汽车业务反哺手机、IoT 等传统业务,形成 “硬件 + 服务” 的生态闭环。

总结:2025 年的小米汽车是小米集团战略转型的核心引擎,其与集团的关系呈现 “股权控制、业务协同、财务依赖、战略自主” 的特征。随着产能扩张和技术突破,小米汽车有望在 2026 年前后实现盈亏平衡,并成为小米集团市值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本文地址:http://www.lmsyx.cn/post/85841.html
免责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admin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