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 SU7 作为小米汽车的首款量产车型,自 2024 年 3 月上市以来已成为新能源市场的焦点。2025 年,其初始版本(2024 款)的市场表现、技术迭代及用户反馈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核心配置与性能
- 动力与续航
- 标准版:搭载后驱单电机,最大功率 220kW,CLTC 续航 700 公里,匹配磷酸铁锂电池(73.6kWh),0-100km/h 加速 5.28 秒,最高时速 210km/h。
- Max 版:双电机四驱系统,综合功率 495kW,峰值扭矩 838N・m,CLTC 续航 800 公里(三元锂电池,101kWh),0-100km/h 加速 2.78 秒,最高时速 265km/h,制动距离 33.3 米。
- 创始版:限量 5000 台,Max 版售价 29.99 万元,标配 20 英寸轮毂、Nappa 真皮座椅、车载冰箱等,并附赠碳纤维后视镜(价值 8000 元)和雷军签名蓝牙钥匙。
- 智能驾驶
- 标准版:配备 Xiaomi Pilot Pro 系统,采用纯视觉方案(8 摄像头 + 1 毫米波雷达),支持全速域 ACC、车道居中、自动泊车等,但对锥桶、水马等非标准障碍物识别能力有限。
- Max 版:升级为 Xiaomi HAD 系统,搭载双 Orin-X 芯片(算力 508TOPS)、128 线激光雷达及 3 颗毫米波雷达,支持高速 / 城区领航辅助、端到端全场景智驾,夜间及复杂路况表现更优。
- OTA 升级:2025 年 2 月推送的 1.5.5 版本新增环岛通行辅助、离车泊车、智能双表盘联动等功能,提升驾驶安全性和交互体验。
二、市场表现与用户反馈
- 销量与产能
- 2025 年 1 月销量达 2.28 万辆,累计交付超 18 万辆,稳居新势力车型榜首。
- 产能瓶颈显著,标准版等车周期长达 31-34 周,Max 版需 25-28 周,北京工厂年产能 30 万辆已接近极限。
- 用户口碑
- 优点:
- 设计与颜值:溜背造型、无框车门、海湾蓝 / 霞光紫等配色吸引年轻用户,回头率高。
- 智能生态:澎湃 OS 系统流畅度高,支持手机互联、全屋智能联动,小爱同学语音交互响应迅速。
- 操控与续航:底盘调校扎实,高速稳定性强;CLTC 续航达成率约 80%,冬季续航衰减控制在 20% 以内。
- 不足:
- 座椅舒适性:部分用户反馈座椅偏硬,长途驾驶易疲劳。
- 内饰质感:塑料件较多,氛围灯效果一般,与豪华感有差距。
- 智驾体验:标准版在复杂路况下偶发误判(如高速错过出口),需依赖驾驶员干预。
- 优点:
三、售后服务与政策支持
- 质保与维保
- 整车质保 5 年 / 10 万公里,三电系统质保 8 年 / 16 万公里,电池提供 “维修无忧” 服务(事故受损可减免免赔部分费用)。
- 免费基础保养、上门补胎、喷漆券等权益可通过 “无忧服务包” 购买。
- 深圳地区服务
- 深圳设有 3 家 4S 店(罗湖深业车城、宝安海雅缤纷城、机场交付中心),提供试驾、交付及售后维修服务。
- 支持线上预约维保、取送车服务,部分门店提供代步车租赁。
四、竞品对比与市场挑战
- 主要竞品
- 极氪 001:猎装轿跑设计,双腔空悬 + CCD 电磁悬架,空间实用性更强,操控性能更优。
- 智界 S7:华为 ADS 2.0 系统支持全国无图城市 NCA,智能化领先,订单量与小米 SU7 持平。
- 特斯拉 Model 3:品牌溢价高,FSD 功能持续迭代,但硬件配置落后于小米 SU7。
- 竞争策略
- 小米 SU7 凭借 21.59 万元起的定价、小米生态整合及快速 OTA 升级,在 20-30 万元市场形成差异化优势。
- 2025 年 2 月推出的 SU7 Ultra(52.99 万元)进一步拓展高端市场,但需应对极氪 001 FR、智界 S7 Max 等竞品的冲击。
五、总结
小米 SU7 初始版(2024 款)以高性价比、智能生态和运动化设计在新能源市场站稳脚跟,2025 年通过 OTA 升级和产能提升持续优化体验。尽管面临座椅舒适性、智驾成熟度等挑战,但其累计销量突破 32 万辆的成绩,证明了市场对小米汽车的认可。对于追求科技感和驾驶乐趣的用户,小米 SU7 仍是 20-30 万元纯电轿车的热门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