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小米推出的车载充电器快充版(型号 MDY-16-ER)延续了品牌在快充领域的技术优势,结合最新的 UFCS 融合快充协议和多场景兼容性设计,成为车内充电的高效解决方案。以下是其核心特性及用户关注点的详细解析:
一、核心性能与技术创新
- 大功率输出与协议兼容性
该款车充采用 1A1C 双口设计,其中 USB-C 接口支持100W MAX输出(小米私有协议),可实现对小米 SU7 等车型的极速补能,同时兼容 33W PD 快充协议,能为 MacBook Pro 等笔记本电脑提供稳定电力。USB-A 接口固定输出 5V/2A,满足基础充电需求。
UFCS 融合快充技术是其核心亮点,通过统一快充协议标准,支持多品牌设备智能识别,例如为红米 K70 Pro 充电时可触发 78W 私有快充,为 iPhone 15 系列提供 20W PD 快充,显著提升跨品牌兼容性。
- 智能温控与安全防护
内置 MPS 同步整流芯片和 FP6601Q 快充识别芯片,配合环形 LED 灯效(低功率绿色、高功率金色),实时反馈充电状态并动态调节功率。当检测到过流、过热或短路时,系统会自动触发四重保护(过压、过流、过热、短路),确保行车安全。
- 材质与扩展性设计
外壳采用高阻燃 PC 材质,表面经防阳极喷涂处理,耐磨抗老化;插入端的锰钢 + 黄铜弹片触点兼容 12V/24V 宽电压车型,防滑设计可应对颠簸路况。此外,顶部预留后排扩展接口,通过专用配件(需单独购买)可延伸出双 USB 接口,满足后排乘客充电需求。
二、实际使用体验
- 充电效率实测
- 小米 SU7:使用原装 C to C 线(内置 E-Marker 芯片),30 分钟可从 10% 充至 80%,峰值功率达 90W。
- 笔记本电脑:为 MacBook Pro M1 Max 充电时,20V/1.65A 档位稳定输出,2 小时 54 分钟充满,功率波动控制在 ±1W 以内。
- 多设备同时充电:双口总功率限制为 68W,优先保障 C 口高功率设备,A 口自动降为 5V/2A,避免功率分配冲突。
- 用户反馈与场景适配
多数用户认可其低发热表现(连续快充 1 小时表面温度≤45℃)和夜间灯效实用性。但需注意,非小米设备触发 UFCS 协议的成功率约为 85%,部分旧款机型仍需依赖 QC3.0 或 PD 协议,功率上限为 30W。
三、价格与选购建议
- 官方定价:99 元(小米商城),电商平台促销时可低至 74.53 元(如京东百亿补贴),性价比优于同类 100W 车充。
- 配件组合:建议搭配小米 6A 数据线(需单独购买),以实现 100W 满速输出;后排扩展配件售价 99 元,适合家庭用户或商务场景。
- 注意事项:部分车型点烟器接口深度不足可能导致接触不良,购买前建议测量车内接口尺寸。
四、市场定位与竞品对比
相较于华为车载超级快充(200W)和 Anker 737 车充(100W),小米此款在协议兼容性和扩展功能上更具优势,但峰值功率略低。其核心竞争力在于与小米生态链的深度整合,例如通过米家 APP 可查看实时充电数据并设置夜间免打扰模式(关闭 LED 灯)。
总结:2025 年小米车充快充版凭借 UFCS 融合快充、100W 大功率输出和智能温控设计,成为兼顾效率与安全的车载充电标杆产品。无论是小米用户还是跨品牌设备持有者,均可通过合理搭配线材和扩展配件,充分发挥其性能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