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 2025 年的最新动态和搜索资源来看,用户所指的 “小米抄的保时捷” 主要指向小米汽车推出的旗舰电动轿车SU7 Ultra。这款车型在设计语言、性能参数和市场定位上均与保时捷 Taycan 形成直接对标,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维度:
一、设计语言的高度呼应
SU7 Ultra 的外观设计被广泛讨论为 “保时米” 或 “米时捷”,其核心设计元素与保时捷 Taycan 存在显著呼应:
- 低趴车身与溜背造型:SU7 Ultra 的车身姿态与 Taycan Turbo 高度相似,均采用长轴距、短前后悬的布局,配合大角度溜背车顶,营造出俯冲式运动感。两者的车窗轮廓和腰线走向也存在视觉上的关联性。
- 贯穿式尾灯与运动套件:SU7 Ultra 的贯穿式尾灯组设计语言接近 Taycan,且通过电动扰流尾翼、扩散器等空气动力学套件强化性能标签,这些元素在保时捷的电动车型上同样常见。
- 细节设计的致敬:例如隐藏式电动门把手、矩阵式 LED 大灯的布局方式,以及部分车型采用的 “玄武灰” 配色,都被认为是对保时捷经典设计的借鉴。
不过,SU7 Ultra 也保留了小米的差异化特征,如更宽大的车身尺寸(车长近 5 米,轴距 3 米)、独特的贯穿式灯带前脸,以及更强调科技感的封闭式格栅设计。
二、性能参数的直接对标
SU7 Ultra 的硬件配置直指保时捷 Taycan Turbo 等百万级车型,但价格仅为后者的一半(52.99 万元 vs. 150 万元级),体现了小米 “性能越级” 的策略:
- 动力系统:SU7 Ultra 搭载三电机四驱系统,最大功率 1548 马力,零百加速 1.97 秒,极速 217 mph(约 349 km/h),这些参数已超越 Taycan Turbo S 的 1050 马力和 2.8 秒加速。
- 续航与充电:配备第四代固态电池和 800V 高压平台,续航突破 1000 公里,充电 12 分钟可补能 80%,技术指标对标 Taycan 的 800V 架构。
- 赛道表现:小米计划于 2025 年 10 月在纽博格林北环赛道挑战量产电动车圈速纪录,目标直指保时捷 Taycan Turbo GT 保持的 7 分 33 秒成绩。
三、市场定位与行业影响
SU7 Ultra 的发布被视为中国科技企业冲击高端汽车市场的标志性事件,其策略与保时捷形成差异化竞争:
- 价格颠覆:52.99 万元的定价切入豪华车市场腹地,预售首日订单破万,其中 70% 用户来自 BBA 车主置换,显示其对传统豪华品牌的替代效应。
- 生态整合:SU7 Ultra 深度整合小米智能家居、车载互联等生态系统,通过 16.1 英寸中控屏和高通 8295 芯片实现多设备无缝联动,这是保时捷等传统车企尚未完全实现的优势。
- 行业反应:保时捷 CEO 奥博穆在 2025 年上海车展上表示,尽管认可小米的技术进步,但强调 “驾驶能力” 仍有差距,因此不将其视为直接竞争对手。这种表态侧面反映了小米在性能参数上的突破已引发行业关注。
四、争议与官方回应
尽管设计相似性引发热议,但双方官方态度较为克制:
- 小米的策略:雷军在发布会上强调 SU7 Ultra 的设计团队汇聚了国际大师,否认 “抄袭” 指控,称其为 “向经典致敬”。
- 保时捷的高情商回应:保时捷中国总裁柯时迈表示 “好设计总是心有灵犀”,并欢迎良性竞争,这种表态既维护了品牌形象,也避免了舆论冲突。
- 法律层面:目前尚无保时捷对小米提起设计侵权诉讼的公开信息,双方可能通过市场竞争而非法律手段解决争议。
五、其他关联产品
除汽车领域外,小米与保时捷的跨界合作还涉及消费电子:
- 小米保时捷限量版手机:2025 年 3 月推出的联名款手机采用碳纤维纹理、金属光泽和流线型设计,直接借鉴保时捷跑车元素,定价高于普通版但仍具性价比,成为收藏热点。
- 生态链产品:小米生态链企业推出的电动滑板车、自行车等产品,部分型号在配色和车架设计上也被指带有保时捷 Cayenne 的影子,但影响力较小。
结论
综合来看,2025 年小米在产品设计上与保时捷形成最直接关联的车型是SU7 Ultra。其设计语言、性能参数和市场策略均以保时捷 Taycan 为对标对象,通过 “技术平权” 理念将百万级配置下探至 50 万元区间,引发行业震动。尽管存在设计争议,但双方的官方互动保持理性,更多体现为技术路线与市场定位的差异化竞争。这一案例不仅反映了中国科技企业的制造实力提升,也揭示了传统豪华品牌在电动化转型中面临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