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目前的市场和行业发展情况来看,电车的淘汰速度是比较快的,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车企层面
- 大量车企被淘汰:据《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用车研究报告》显示,2017-2024年,中国有400多家新能源车企在淘汰赛中消失。2024年全球范围内就有10多家车企倒下,2025年刚开年,合创汽车成为首家倒下的新势力车企。
- 头部车企优势明显:比亚迪、特斯拉、理想等头部品牌依旧强势,市场集中度正在快速提高。2024年前11个月,前十大新能源汽车制造商的市场份额从2022年的73%增至78%,比亚迪一家的市占率已超过第二至第七名的总和。
技术层面
- 电池技术迭代:电池技术不断发展,如固态电池等新技术有望全面上车。目前市场上普通液态电池电车若不能及时跟进技术升级,可能会在续航、充电速度、安全性等方面逐渐落后,面临被淘汰的风险。
- 智能驾驶技术竞争:智能驾驶成为电车重要竞争点,特斯拉的FSD、华为的ADS2.0、理想的NOA等技术不断发展。不具备先进智能驾驶技术或技术研发滞后的电车,难以满足消费者对智能化的需求,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
市场需求层面
- 消费者需求转变:消费者对电车的需求更加多元化和理性,不仅关注价格,还对三电技术、智能驾驶、续航体验、售后保障等核心指标有更高要求。产品力不足、品牌影响力弱的电车品牌,会逐渐被市场边缘化。
- 混动车型冲击:插电混合动力车和增程式电动车市场发展潜力巨大,2024年7-8月间,混动车型销量首次超过了纯电动车,并且这一趋势还在持续扩大中。混动车型解决了续航焦虑和燃油经济性问题,对纯电车市场造成冲击。
政策层面
- 补贴政策调整:许多国家和地区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政策逐渐退坡或调整,这使得一些依赖补贴生存的电车企业失去了政策支持,成本和价格优势减弱,在市场竞争中更容易被淘汰。
- 环保标准趋严:全球环保标准不断提高,一些电车企业如果无法达到新的环保标准,或者在节能减排方面表现不佳,可能会面临生产受限、罚款等问题,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