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截至 2025 年 4 月 30 日港股收盘,小米集团(股票代码:01810.HK)的股价为49.85 港元,较前一交易日上涨4.32%,全天成交额达75.58 亿港元,盘中最高触及50.00 港元,最低为46.80 港元。
当日股价的显著上涨与小米集团的战略动向密切相关。公司于 4 月 30 日正式推出了专注推理能力的开源大模型MiMo,该模型以 7B 参数规模在数学推理和代码竞赛测评中超越了 OpenAI 的闭源模型 o1-mini 及阿里 32B 规模的 QwQ,展现了小米在 AI 领域的技术突破。此外,市场还关注到小米正在搭建GPU 万卡级集群,并计划在 AI 硬件领域加大投入,创始人雷军亲自参与领导这一计划,进一步提振了投资者信心。
从市场环境来看,港股 AI 主线在当日呈现反攻态势,科网板块整体涨幅扩大。金山云、迈富时等 AI 相关标的均出现显著上涨,带动港股互联网 ETF(513770)涨幅超过 2%。小米作为港股 AI 核心标的,其股价表现与市场整体趋势形成共振。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平台的实时数据可能存在细微差异。例如,新浪财经在 14:37 更新的股价为49.60 港元,而华盛通在 13:22 的报价为49.85 港元,这一差异主要源于数据更新的时间点不同。若需获取最精确的实时数据,建议通过香港交易所官网、彭博终端或主流金融平台(如同花顺、雪球)进行查询。
此外,小米股票的长期表现受多重因素影响。2025 年 3 月至 4 月,公司曾因高位配股、SU7 事故等事件导致股价短期波动,但随着 AI 战略的推进和市场情绪的回暖,股价逐步回升。投资者在关注短期价格波动的同时,还需结合公司的基本面、行业竞争格局及宏观经济环境进行综合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