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 2025 年最新信息,小米 SU7 全系车型的激光雷达配置均为128 线,具体细节如下:
一、硬件参数与供应商
小米 SU7 搭载的激光雷达由禾赛科技(HESAI)提供,型号为AT128,这是一款专为车规级场景设计的长距混合固态激光雷达。其核心参数包括:
- 线数:128 线(行业主流高端配置,如特斯拉 Model X Plaid、小鹏 G9 等均采用类似方案)
- 探测距离:对 10% 反射率目标物的探测距离达 200 米,可覆盖高速公路、城市道路等复杂场景
- 点云密度:每秒生成 153 万点云,远超普通激光雷达的 80 万点云水平,能精准识别锥桶、行人等细小障碍物
- 设计优化:采用 “鹅卵石” 造型降低风阻系数 4counts,高度集成化设计减少对车身线条的破坏
二、车型版本差异
小米 SU7 的激光雷达配置根据车型版本不同存在以下差异:
车型版本 | 激光雷达配置 | 其他智驾硬件 |
---|---|---|
标准版 | 无激光雷达 | 5 颗摄像头 + 5 颗毫米波雷达 + 12 颗超声波雷达,支持高速 NOA |
Pro 版 | 1 颗禾赛 AT128 激光雷达 | 双 Orin-X 芯片(508TOPS 算力),支持城市领航功能 |
Max 版 | 1 颗禾赛 AT128 激光雷达 | 双 Orin-X 芯片 + 双 Orin-X 冗余芯片(1016TOPS 算力),支持全场景脱手驾驶 |
Ultra 版 | 1 颗禾赛 AT128 激光雷达 | 双 Orin-X 芯片 + 双 Orin-X 冗余芯片 + 激光雷达冗余系统,支持 L3 级自动驾驶 |
值得注意的是,所有搭载激光雷达的版本均采用 128 线配置,未因价格差异出现线数缩水。
三、实测表现与技术争议
尽管硬件参数领先,小米 SU7 的激光雷达在实际测试中暴露以下问题:
- 夜间性能短板:第三方测试显示,SU7 夜间 AEB(自动紧急制动)成功率仅 72%,对逆光、雨雾等场景的识别能力弱于华为 ADS 3.0 等竞品
- 算法优化不足:对横向移动障碍物的响应延迟达 0.8 秒(行业平均 0.3 秒),且雨雪天气易误判为障碍物导致误刹
- 软件调校妥协:为避免频繁误刹,工程师被迫降低激光雷达灵敏度,导致部分场景漏检
这些问题主要源于小米直接套用供应商算法,未针对中国复杂路况进行深度优化。
四、行业对比与趋势
- 竞品配置:
- 理想 L6 已升级至 192 线激光雷达,小鹏 X9 采用双 Orin-X + 双激光雷达方案
- 华为 ADS 3.0 通过 3 颗 128 线雷达实现 98% 夜间 AEB 成功率,算法优化更成熟
- 技术趋势:
- 2025 年主流车企普遍采用 128 线以上激光雷达,部分高端车型开始测试 4D 成像雷达
- 小米 SU7 的硬件配置仍属第一梯队,但需在算法迭代上加快步伐以缩小与头部品牌差距
五、选购建议
- 普通用户:若预算有限,标准版的纯视觉方案(5 颗摄像头 + 5 颗毫米波雷达)已能满足高速 NOA 需求,性价比更高
- 科技爱好者:Pro 版的 128 线激光雷达 + 城市领航功能适合城市通勤,Max 版的冗余算力更适合长途出行
- 性能玩家:Ultra 版的 L3 级自动驾驶 + 赛道模式需配合专业驾驶培训,普通用户慎选
总结来看,小米 SU7 的 128 线激光雷达在硬件规格上处于行业前列,但实际体验受限于算法优化,建议消费者结合使用场景和品牌 OTA 能力综合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