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小米的代工厂是哪家

2025-05-06 13:57:51  阅读 13 次 评论 0 条

小米在 2025 年的供应链布局呈现出自建工厂与传统代工厂协同发展的特点,覆盖智能手机、智能汽车、智能家居等多个领域。以下是基于最新信息的详细分析:

一、智能手机领域:传统代工厂与自建产能互补


1. 核心代工厂


  • 富士康(鸿海精密):作为全球最大电子代工厂,富士康在 2025 年仍为小米代工高端旗舰机型。例如,小米 15 Ultra 的机身制造和组装由富士康完成,其在精密加工和规模化生产方面的优势确保了产品的高端品质。
  • 英华达:继续参与小米中高端手机的生产,如小米平板 7 等产品的组装。英华达在柔性生产和供应链响应速度上表现突出,尤其擅长中小批量定制化订单。
  • 比亚迪:除了汽车业务,比亚迪在手机零部件供应和组装领域与小米保持合作,主要负责部分中低端机型的结构件和电池模组生产。

2. 自建工厂补充产能


  • 北京昌平手机工厂:年产能 1000 万台,主要生产小米 14 系列、MIX Fold 4 等中高端机型,自动化率超过 98%,生产效率较传统模式提升 40%。
  • 印度本地合作:小米在印度市场与塔塔电子洽谈代工合作,后者计划为小米生产摄像头模块、显示组件等零部件,以满足印度市场的本地化生产需求。

二、智能汽车领域:自建工厂主导,供应链深度整合


1. 北京亦庄汽车超级工厂


  • 产能布局:一期工厂年产能 15 万辆,二期工厂 2025 年年中投产,总产能提升至 30 万辆,最高可支持 45 万辆 / 年的弹性生产。工厂采用 700 + 机器人协同作业,每 76 秒下线一台小米 SU7,生产效率居行业前列。
  • 技术亮点:工厂搭载 “小米澎湃智能制造平台”(Xiaomi Hyper IMP),实现设备自主诊断与工艺优化,生产效率较传统模式提升 40%,同时引入工业 4.0 技术降低碳排放。

2. 供应链合作


  • 电池与电机:与宁德时代联合开发磷酸锰铁锂电池,成本较三元锂电池低 18%;电驱系统由汇川技术供应,集成度提升 30%。
  • 智能座舱:与高通合作开发车规级芯片,共享手机研发资源,单颗芯片成本节省 200 元。

三、智能家居领域:自建工厂加速高端化


1. 武汉智能家电工厂


  • 产能规划:一期工程 2025 年 9 月提前投产,初期年产能 300 万台,其中空调占比 50% 以上,电视约 100 万台,远期目标年产能 600 万台。工厂配备 100 余间实验室,实现 “研发 - 设计 - 生产” 全闭环。
  • 技术突破:首款自研中央空调已试产,支持 - 35℃极端环境运行,对标大金等高端品牌;采用 AI 和大数据优化生产流程,物流成本降低 30%-50%。

2. 代工厂协同


  • 和硕电子:代工小米指纹锁等智能家居产品,其智能化生产流程和 ISO9001 认证确保产品质量。
  • ODM 厂商:部分中低端家电仍由闻泰、龙旗等 ODM 厂商设计生产,小米负责品牌运营和渠道管理。

四、供应链战略:全球化与本地化并重


1. 区域布局


  • 中国本土:北京、武汉、昌平三大智能工厂形成 “手机 - 汽车 - 家电” 全生态制造闭环,研发投入超 1050 亿元,覆盖 5G 通信、AI 大模型等 12 大技术领域。
  • 印度市场:通过塔塔电子等本地合作伙伴,推动零部件国产化,降低关税成本,同时满足印度政府 “印度制造” 政策要求。

2. 技术赋能


  • 自研芯片:小米澎湃 C3 影像芯片、澎湃 P2 电池管理芯片已实现国产替代,2025 年计划推出 3nm 自研 SoC,进一步提升供应链自主性。
  • 智能制造:北京工厂部署 500 台协作机器人,焊接自动化率达 98%;武汉工厂引入工业机器人和 AI 质检系统,不良品率降至 0.02%。

五、未来趋势:从代工依赖到生态主导


小米在 2025 年的供应链策略呈现两大方向:

  1. 核心产品自建化:手机、汽车、高端家电逐步由自建工厂主导,减少对代工厂的依赖,提升技术壁垒和利润空间。
  2. 供应链弹性化:通过 “全球采购 + 区域生产” 模式,在印度、欧洲等地建立本地化供应链,规避地缘政治风险,同时快速响应市场需求。

总体而言,小米的代工厂体系正从 “代工为主” 向 “自建 + 代工” 双轮驱动转型,这一策略不仅强化了供应链控制力,也为其 “人车家全生态” 战略提供了坚实支撑。

本文地址:http://www.lmsyx.cn/post/88459.html
免责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admin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