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最新公开信息,2025 年小米汽车有限公司总部及核心业务布局已明确落地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亦庄),并形成以智能制造基地为核心的产业生态体系。以下是具体分析:
一、总部地址与核心职能
小米汽车总部的注册地址为北京市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科创十街 15 号院 5 号楼 6 层 618 室,该地址同时承担公司的日常运营、行政管理和战略决策职能。这一选址与小米汽车的生产基地高度协同,体现了 “研产一体化” 的布局思路。
作为小米集团旗下独立子公司,小米汽车总部直接对接北京经开区管委会的政策支持,例如参与区域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政策制定,并依托亦庄的智能制造资源(如小米汽车超级工厂)实现快速量产。
二、生产基地与产业集群
小米汽车的核心生产基地位于北京亦庄新城马驹桥智能制造基地,具体四至范围为西至同义路、东至环景西一路、北至景盛南四街、南至亦通街。该基地分两期建设:
- 一期工厂:占地面积 72 万平方米,2023 年竣工,2024 年 4 月开始量产小米 SU7,实际产能通过产线优化提升至年 15 万辆。
- 二期工厂:2024 年动工,2025 年年中竣工,新增产能 15 万辆,总产能达 30 万辆 / 年。
值得注意的是,小米汽车工厂不仅是生产中心,还集成了研发、测试、交付和体验功能。例如,厂区内设有智能驾驶体验区、技术展厅(展示 AI、自动驾驶等前沿技术)以及零售展厅,形成 “从研发到交付” 的全链条闭环。
三、政策支持与区域协同
北京经开区为小米汽车提供了全方位的政策保障:
- 产业政策:2024 年 11 月发布的《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关于促进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明确支持车路云一体化技术创新、算力供给和数据流通,与小米汽车的技术路线高度契合。
- 消费刺激:2024 年 10 月,经开区发放 300 万元新能源汽车消费券,小米汽车作为重点车企参与,进一步推动市场渗透。
- 土地与基建:二期工厂地块通过 “竞得 + 腾退” 方式快速落地,政府协调周边村庄搬迁以保障项目进度。
四、研发与全球布局
尽管总部和生产基地集中在北京,小米汽车的研发网络呈现全球化特征:
- 北京海淀区:小米科技园(上地)作为小米集团全球总部,承担汽车业务的基础技术研发(如 AI、物联网)。
- 上海:设有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主要负责区域销售和市场拓展。
- 武汉:依托小米武汉总部的 AIoT 和大数据团队,探索智能座舱等应用场景。
此外,小米汽车在海外市场(如欧洲)的布局以本地化合作和技术输出为主,例如与德国博世集团在自动驾驶领域的联合研发。
五、未来战略重心
2025 年,小米汽车的战略重心将围绕以下方向展开:
- 产能爬坡:二期工厂投产后,年产能目标提升至 30 万辆,以满足 SU7 系列及新车型(如 YU7)的市场需求。
- 技术突破:深化车路云一体化技术,推动 L4 级自动驾驶落地,并探索固态电池等下一代技术。
- 渠道下沉:计划新增 29 家门店,重点覆盖三线及以下城市,形成 “15 分钟服务圈”。
- 生态融合:强化 “人车家全生态” 战略,通过小米生态链产品(如智能家居)与汽车的联动提升用户体验。
总结
小米汽车有限公司的总部及核心业务已深度融入北京经开区的产业生态,形成 “研发 - 生产 - 销售 - 服务” 的全链条布局。这一选址不仅得益于当地政策支持和制造业基础,也与小米集团的全球化战略相呼应。未来,随着二期工厂投产和技术迭代,小米汽车有望进一步巩固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