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作为中国科技行业的代表性企业,其 “国产属性” 在 2025 年仍然稳固。从公司注册地、股权结构、核心技术到生产布局,小米的发展轨迹始终与中国深度绑定,以下从多个维度展开分析:
一、企业主体与治理结构:中国本土基因鲜明
- 注册地与总部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于 2010 年在北京海淀区注册成立,总部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西二旗中路的小米科技园,这一信息在天眼查、公司年报等权威渠道均有明确记录。尽管小米在武汉、南京等地设有分支机构,但北京总部始终是其决策核心。2025 年,小米的新办公园区如上海金融总部(预计 2025 年底竣工)和昌平智能工厂的扩建,进一步强化了其在中国的产业布局。
- 股权结构与控制权
截至 2025 年 3 月,小米创始人雷军通过直接持股和同股不同权架构(A 类股份 10 倍投票权),仍持有公司约 24% 的股份,投票权占比超过 50%,对公司战略决策拥有绝对主导权。虽然外资机构如贝莱德、先锋领航等持有部分股份,但雷军的控制权未受影响。此外,小米董事会成员以中国籍为主,如联合创始人刘德、王川等,体现了管理层的本土化特征。
- 供应链与国产替代
小米在 2025 年发布的旗舰机型小米 15 Ultra 中,国产零部件使用比例显著提升。例如,摄像头模组由欧菲光、舜宇光学等中国企业供应,超声波指纹芯片来自汇顶科技,这标志着中国供应链在高端领域的突破。尽管部分核心组件(如手机 SoC)仍依赖高通等国际供应商,但小米在自研芯片(如澎湃系列)、操作系统(HyperOS)等领域的投入,正逐步减少对外部技术的依赖。
二、生产与研发:中国本土为核心基地
- 制造布局
小米在中国境内拥有多个生产基地:
- 北京昌平智能工厂:2024 年投产,年产能 1000 万台旗舰手机,采用全自动化生产线,核心设备与系统自主研发。
- 北京亦庄汽车工厂:2024 年 3 月揭幕,规划年产 15 万辆小米汽车,并计划 2025 年扩建二期工程。
- 其他城市:东莞、惠州、合肥等地的工厂覆盖智能手机、电视、智能家居等产品线,确保核心产品的国产化制造。
- 研发投入与技术创新
小米在 2025 年持续加大研发投入,重点布局芯片、AI、新能源等领域:
- 自研芯片:澎湃 C 系列电源管理芯片(如 P1、G1)和 T 系列影像芯片(如 T1、C2)已大规模商用,2023 年重启 SoC 研发计划,目标对标主流旗舰芯片。
- 操作系统:HyperOS(小米澎湃 OS)实现跨设备协同,整合手机、汽车、家居生态,底层架构深度优化,降低资源占用。
- 汽车技术:小米 SU7 搭载自研超级电机(HyperEngine V8s 转速达 27200rpm)、CTB 电池技术、全栈智驾系统等,核心技术自主可控。
三、市场与品牌:扎根中国,辐射全球
- 国内市场表现
2025 年第一季度,小米手机在中国市场的新机激活量达 324.37 万台,市场份额 17.98%,位列第二,仅次于华为。小米 15 系列销量突破 393 万台,成为国产手机销量冠军,显示其在国内消费市场的强劲竞争力。
- 国际扩张与本土化
尽管小米在印度、越南、印尼等地设有海外工厂,但其海外业务采用 “本地制造 + 中国技术” 模式。例如,印度工厂生产的手机使用中国供应链提供的核心零部件,而研发和品牌运营仍由中国团队主导。这种模式既符合当地政策要求,也确保了技术主权的可控性。
四、争议与澄清:外资持股不影响国产属性
- 外资持股比例
截至 2025 年,外资机构在小米前十大股东中的占比约为 15.46%(含美国籍联合创始人林斌),整体外资持股可能超过 50%(含托管账户)。但这一现象在港股上市企业中较为普遍,且外资股东主要通过财务投资获取收益,不参与公司日常管理。雷军通过同股不同权架构,实际控制公司超 50% 的投票权,确保战略方向不受外资影响。
- 收购传闻的澄清
2025 年初,有分析师猜测小米可能收购蔚来汽车,但双方官方均迅速辟谣。小米公关部总经理王化明确表示,此类猜想缺乏事实依据;蔚来则强调其换电技术的独立性和发展规划。这一事件反映了市场对小米扩张策略的关注,但并未动摇其国产企业的本质。
五、“国产” 定义的再审视
“国产” 的核心在于企业的控制权、技术主权和主要价值创造地。小米的案例表明:
- 控制权:雷军等中国创始团队通过股权架构设计,牢牢掌握公司决策权。
- 技术主权:尽管部分组件依赖进口,但小米在芯片、操作系统、智能制造等领域的自研成果,正在构建自主技术壁垒。
- 价值创造:小米的研发投入、供应链整合和市场拓展主要在中国境内完成,其品牌价值和产业带动效应也集中于中国市场。
结论:2025 年小米仍是中国国产企业
从法律注册、股权结构、生产布局到技术研发,小米的 “国产属性” 在 2025 年得到进一步强化。尽管其业务全球化程度较高,且存在外资财务投资,但企业的核心控制权、技术创新和市场根基均深植于中国。小米的发展路径,既体现了中国科技企业的国际化视野,也彰显了其作为国产品牌的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