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最新信息,小米汽车 SU7 在 2025 年并未停产,反而处于产能紧张的状态。从多个权威渠道的报道来看,SU7 的市场需求异常旺盛,2025 年全年产能已全部售罄,待交付车辆突破 15 万辆。当前下单的用户需要等待 31 至 44 周(约 7-10 个月)才能提车,部分车型甚至要等到 2026 年。
产能与生产动态
- 产能爬坡与扩建:小米汽车一期工厂目前每小时可生产 40 台整车,极限年产能 24 万辆,但仍无法满足订单需求。投资百亿的二期工厂即将投产,预计产能将实现翻倍。2025 年 4 月,小米汽车交付量超 2.8 万辆,SU7 Ultra 双风道前舱盖版已开始交付,显示生产线仍在满负荷运转。
- 订单积压与市场表现:截至 2025 年 3 月,SU7 系列累计锁单约 38 万份,仅 2025 年一季度销量就达 7.59 万辆,稳居国内中大型轿车市场榜首。这一数据远超传统豪华车型如奥迪 A6L(4.5 万辆)和宝马 5 系(2.49 万辆),印证了市场对 SU7 的高度认可。
产品线布局与战略重心
- 新车型的影响:尽管小米 YU7(首款中大型 SUV)计划于 2025 年 6-7 月上市,但官方明确表示 SU7 仍是当前核心产品。雷军在多个场合强调 SU7 的产能优先级,二期工厂投产后将同步支持两款车型生产,而非替代 SU7。
- 品牌策略与市场定位:作为小米汽车的首款车型,SU7 承担着树立品牌形象的关键任务。从 2024 年累计交付 13.5 万辆到 2025 年目标提升至 35 万辆,小米始终将 SU7 作为销量主力。其成功也为后续车型如 YU7 奠定了市场基础,形成产品矩阵协同效应。
行业背景与竞争态势
- 新能源市场增长:2025 年一季度,国内中大型轿车市场新能源渗透率显著提升,SU7 凭借技术配置(如 HyperOS 系统、8295 芯片)和性价比(起售价 21.59 万元)成为细分市场标杆。传统车企如奥迪、宝马虽仍占据豪华市场,但 SU7 的市场份额正在快速扩大。
- 供应链与交付能力:小米汽车工厂采用全流程智能制造,涵盖压铸、电池等六大车间,并配备专业测试跑道,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尽管存在交付周期过长的问题,但通过优化生产流程和扩建产能,小米正逐步缓解供需矛盾。
综上,小米 SU7 在 2025 年不仅未停产,反而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其产能扩张、订单积压及市场表现均表明,SU7 仍是小米汽车的核心战略产品,且在可预见的未来将继续主导其销量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