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 2025 年 5 月,小米汽车尚未正式公布 2025 年全年预售总量,但结合公开信息和行业动态,可从以下维度综合分析其预售表现及市场预期:
一、核心车型预售数据与市场反馈
- 小米 SU7 Ultra:高端市场的突破
作为小米汽车的旗舰车型,SU7 Ultra 自 2024 年 10 月开启预售以来表现强劲。根据,其预售首日 10 分钟内即斩获 3,680 辆订单,而在 2025 年 2 月 27 日正式发布后,大定订单在 2 小时内突破 1 万台,截至 3 月 3 日累计突破 1.9 万台。尽管其标准版起售价从预售价 81.49 万元下调至 52.99 万元,但仍以 “性能标杆” 定位吸引高端用户,雷军在 2025 年 2 月宣布其年度销售目标为 1 万台。不过,第三方机构高盛曾预测其 2025 年销量为 4,000 台,显示市场对高端车型的接受度仍存分歧。
- 小米 SU7 标准版:主力车型的订单积压
小米 SU7 标准版作为走量车型,2025 年 3 月的订单积压已接近产能上限。据,当前下单标准版需等待 35-38 周(约 8-9 个月),Pro 版和 Max 版的交付周期也分别长达 33-36 周和 28-31 周。这意味着 2025 年标准版的产能已基本售罄,而第三方统计显示,截至 2025 年 3 月 16 日,SU7 系列累计订单量接近 38 万台,未交付订单超过 18 万台。尽管这些订单中包含 2024 年的积压,但 2025 年新增订单仍保持高位,例如 3 月单月新增订单超 5 万台。
- 小米 YU7:新车型的预售潜力
作为 2025 年 3 月推出的轿跑 SUV 车型,YU7 以 23.59 万元起的预售价切入中高端市场。行业分析预测其首日订单可能突破 2.5 万辆,首周累计订单或达 5 万辆,但其实际预售数据尚未公布。若定价策略成功,YU7 有望成为小米汽车的又一销量增长点。
二、产能与交付目标的动态调整
小米汽车的产能提升直接影响预售订单的转化效率。根据,其 2025 年生产目标从最初的 30 万辆上调至 35 万辆,而行业预测实际产量可能达到 45 万辆。截至 2025 年 4 月,小米汽车月交付量稳定在 2.8 万 - 2.9 万台,若维持这一节奏,全年交付量有望接近 35 万辆。不过,订单积压问题依然存在,例如 SU7 系列未交付订单超过 18 万台,部分用户可能因等待周期过长而退订。
三、市场竞争与挑战
- 行业环境: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激烈,零跑、小鹏等品牌通过高性价比策略快速增长,而理想、蔚来等品牌则通过补贴冲量。小米汽车在智能化技术(如 SU7 Ultra 的赛道模式)和生态整合(如 MIUI Auto)上具备优势,但品牌溢价和售后服务网络仍需完善。
- 用户需求:小米汽车的目标用户以年轻科技爱好者为主,其 “高性价比 + 智能生态” 的标签吸引了大量订单,但也面临传统车企转型和新势力品牌的双重挤压。例如,问界凭借华为智驾系统、理想依托家庭用户定位,均对小米构成直接竞争。
四、总结与展望
综合现有数据,2025 年小米汽车的预售表现呈现以下特点:
- 高端车型超预期:SU7 Ultra 预售订单已远超 1 万台的年度目标,显示市场对小米高端化的认可。
- 主力车型供不应求:SU7 标准版产能接近售罄,反映出 20 万 - 30 万元价格带的强劲需求。
- 新车型潜力待释放:YU7 若能在 6 月上市后快速交付,有望进一步拉动预售增长。
然而,由于小米未公开全年预售总量,具体数据仍需以官方披露为准。若参考第三方统计的 15 万份锁单订单(截至 2025 年 3 月 25 日),叠加后续新车型的预售,全年预售量可能在 20 万 - 25 万辆之间。这一规模虽不及比亚迪、特斯拉等头部企业,但已使小米汽车跻身新势力第一梯队,为其 “五年内进入全球前五” 的目标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