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 2025 年,小米汽车的经销商网络布局已进入快速扩张阶段,其核心策略围绕 “直营 + 授权” 双模式展开,同时结合生态融合与渠道下沉,形成了独特的新零售体系。以下是具体分析:
一、经销商模式:1+N 生态协同
小米汽车采用 **“1+N” 渠道模式 **,以自建交付中心为核心,同时通过授权经销商和生态合作触点扩展市场覆盖:
- “1” 代表直营交付中心:
小米在核心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自建自营交付中心,承担销售、交付、售后全场景服务。例如,北京亦庄交付中心配备 120 个车位和 3000 平方米的服务空间,单日交付能力可达 200 辆。这些中心通过数字化管理系统优化流程,确保用户体验的一致性和高效性。 - “N” 代表授权经销商与生态触点:
小米与全国百强汽车经销商集团(如浩物股份、东创建国汽车)及区域强商合作,在主流汽车商圈建设销服一体店,提供代理销售和授权服务。同时,小米利用现有 3C 零售网络(如小米之家)引入汽车业务,打造科技生态融合店,通过智能家居设备展示提升用户体验。
二、2025 年网络扩展:下沉市场攻坚
- 门店数量与分布:
截至 2025 年 4 月,小米汽车全国门店总数达 269 家,覆盖 74 个城市,服务网点扩展至 132 家,覆盖 79 个城市。5 月计划新增 29 家门店,重点覆盖宜昌、芜湖等三线及以下城市,进一步填补低线市场空白。
区域策略:超过 70% 的新增门店位于非一线城市,三线区域订单占比已达 30%,呼应 “农村包围城市” 战略,通过 SU7 标准版(21.59 万元)价格穿透策略争夺燃油车市场份额。 - 服务网络配套:
小米同步增设服务中心,2025 年 1 月新增 29 家,计划年内实现 90% 地级市服务覆盖。例如,天津空港嘉禾店作为事故保险维修服务中心,通过 “线上直播 + 短视频引流” 提升服务效率,1 月订单达成率居天津区域第一。
三、经销商合作与支持政策
- 合作伙伴选择:
小米优先与汽车行业百强商(如恒信汽车、元通汽车)及3C 生态核心商合作,利用其渠道资源和客户基础快速打开市场。例如,浩物股份通过与小米合作,将传统 4S 店转型为新能源销服一体店,配备三个主播进行直播销售,单日最高订单量突破 50 辆。 - 培训与激励:
小米为经销商提供系统化培训,内容涵盖高电压技术、智能驾驶、远程诊断等,并设立 400 服务热线和专属服务群保障响应效率。此外,经销商单车提成达 4.5%(约 0.97 万 —1.35 万元),部分门店单月利润超过 200 万元,显著高于传统汽车经销商。 - 风险控制:
小米采用代理制而非传统经销模式,经销商无需买断车辆,只需缴纳展车保证金,降低资金压力。同时,通过统一的线上订单系统(官网下单占比 30%)和价格管控,避免渠道压库和价格混乱。
四、产能与供应链支撑
- 产能规划:
小米北京亦庄工厂年设计产能 30 万辆,通过双班制和产线优化,2025 年 1 月单月交付量突破 2 万辆。二期工厂预计 2025 年 7 月投产,新增年产能 15 万辆,总产能达 45 万辆,主要用于生产新车型 YU7(纯电 SUV),缓解 SU7 订单积压压力(累计订单超 30 万辆)。 - 供应链协同:
小米与宁德时代、博世等核心供应商深化合作,保障电池、电机等关键零部件供应。同时,通过集中采购和智能制造技术(如 T9100 一体化压铸工艺)降低成本,提升生产效率。
五、挑战与未来展望
- 短期挑战:
过快扩张可能导致资源错配,例如三线城市用户对智能汽车接受度较低,需加强市场教育。此外,SU7 交付周期仍长达 33 周,需加快产能释放以缓解订单压力。 - 长期战略:
小米计划在武汉等地建设新工厂,形成 “北京 + 武汉” 双基地模式,覆盖混合动力车型等更多品类。同时,通过 “人车家全生态” 战略,将汽车与智能家居、手机互联,提升用户粘性。
总结
2025 年小米汽车的经销商网络以 “直营 + 授权” 为核心,通过生态协同、渠道下沉和服务强化三维联动,快速抢占新能源汽车市场。其模式既借鉴了特斯拉的直营效率,又融合了传统经销商的渠道优势,同时依托小米生态链的流量互导,形成差异化竞争力。未来,随着产能提升和新车型上市,小米有望进一步巩固其在中高端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