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最新信息,小米汽车 2025 年的第二款车型小米 YU7已正式发布,定位为中大型纯电 SUV,计划于2025 年 6 月上市。作为小米汽车战略布局的重要车型,YU7 延续了 SU7 的技术基因,同时在续航、智能配置和设计语言上实现了新突破,以下是关键信息梳理:
一、核心产品力:技术参数与配置亮点
- 续航与动力
- 单电机后驱版:搭载宁德时代 96.3kWh 磷酸铁锂电池,CLTC 工况续航达835km,刷新量产纯电 SUV 续航纪录,超越特斯拉 Model Y 长续航版(688km)约 21%。
- 双电机四驱版:配备 101.7kWh 三元锂电池,综合功率 370kW,CLTC 续航覆盖 670-760km,零百加速 2.78 秒。
- 性能优化:相比早期申报的 508kW 高功率版本,当前配置更注重能耗平衡,最高车速 240km/h,兼顾日常驾驶与赛道体验。
- 智能驾驶与座舱
- 硬件配置:搭载三激光雷达 + 双 Orin-X 芯片,支持城市 NOA(Navigate on Autopilot)功能,可实现全程零接管。
- 交互设计:取消传统仪表盘,采用P-HUD 全景抬头显示,将时速、导航等信息投射至挡风玻璃下方,副驾配备 15.6 英寸悬浮中控屏,支持三界面分屏操作。
- 生态整合:内置小米澎湃 OS 车机系统,支持手机无线快充(双 50W)、V2H 反向供电(车辆为家庭供电)及车网互动(V2G)技术,用户可通过谷电充电 + 峰电返售获利。
- 设计与空间
- 外观:延续 SU7 的轿跑风格,车长 4999mm,轴距 3000mm,风阻系数 0.23Cd,配备碳纤维前唇、20 色渐变锻造轮毂等选装件。
- 内饰:采用爱马仕橙双拼配色,主驾座椅支持电动腿托,副驾提供零重力模式,后备厢纵深超 1.2 米,前备厢容积 120L。
二、市场定位与价格策略
- 竞品对标
- 直接竞品:特斯拉 Model Y(23.55-33.59 万元)、小鹏 G7(24.99-33.99 万元)、问界 M7(24.98-37.98 万元)。
- 差异化优势:通过超长续航(835km)、小米生态互联(如手机与轮毂同步变色)、选装包月租模式(可随时更换轮毂或车身颜色)形成竞争力。
- 价格区间
- 主销车型:预计定价 25-35 万元,其中标准版约 23.55 万元,顶配版(35.99 万元)对标 Model Y Performance。
- 预售情况:首批 5000 台创始版已售罄,标准版计划于 Q2 开启交付。
三、生产与供应链挑战
- 产能瓶颈
- 北京工厂当前月产能 2.5 万辆,全部用于 SU7 交付,YU7 量产需依赖二期工厂投产,预计 2025 年下半年产能逐步释放。
- 供应链方面,800V 高压平台与半固态电池存在交付延迟,可能影响初期交付节奏。
- 市场预期
- 分析师预测,若 YU7 稳定月销 1.5 万台,将助力小米汽车冲击 2025 年 30 万辆年销目标。
- 截至 2025 年 4 月,SU7 累计订单超 30 万辆,交付周期延长至 33 周,产能压力仍需缓解。
四、用户与行业反馈
- 试驾评价
- 媒体实测显示,YU7 悬挂系统对颠簸过滤出色,智能驾驶辅助功能(如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运行稳定,但后排空间与风挡反光问题需进一步优化。
- 内饰设计获好评,PHUD 投影清晰度较传统 HUD 提升 40%,但实体按键缺失可能影响盲操作体验。
- 行业影响
- YU7 的上市加剧了纯电 SUV 市场竞争,其 “双轨制” 供应链策略(磷酸铁锂 + 三元锂)和生态整合能力,可能倒逼传统车企改革供应链体系。
五、总结与展望
小米 YU7 作为 2025 年纯电 SUV 市场的重磅车型,凭借超长续航、全域智能生态和年轻化设计,有望复制 SU7 的市场成功。然而,产能爬坡、供应链稳定性及智能驾驶系统的实际表现,将成为其能否持续热销的关键。若 YU7 能在 6 月上市后快速交付,并通过 OTA 持续优化体验,小米汽车在新能源赛道的竞争力将进一步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