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在 2025 年的车型中,自动驻车功能已成为核心配置之一,其技术实现和用户体验在行业内具备显著特点。以下从功能配置、技术细节、实际应用场景及用户反馈等方面展开分析:
一、自动驻车功能的配置与实现
- 全系标配的基础功能
小米 SU7 系列(包括 2025 款 SU7 Ultra 和 YU7)均将自动驻车(Auto Hold)作为标准配置。该功能通过电子手刹(EPB)与车辆控制系统协同工作,当车辆静止时自动施加制动,避免溜车风险。例如,在等红灯或坡道停车时,驾驶员无需持续踩住刹车,系统会自动维持制动状态,起步时轻踩油门即可解除。
- 与智能驾驶系统的深度融合
小米 SU7 的自动驻车功能与 HAD 全场景智能驾驶系统(Hyper Autonomous Driving)紧密集成。例如,在代客泊车或机械库位泊车场景中,系统会自动控制车辆完成驻车动作,并在泊入后自动挂入 P 挡并启动驻车制动。这种联动不仅提升了泊车效率,还通过多传感器融合(如激光雷达、超声波雷达)确保了复杂环境下的驻车安全性。
- 硬件与软件的双重保障
小米 SU7 采用双备份制动系统设计(DPB+ESP),即使主控制器出现误识别,备用制动策略仍能提供制动力。此外,小米在 2025 年 3 月申请的 “车辆制动系统的控制方法” 专利,进一步优化了制动液流动控制,提升了自动驻车的响应速度和稳定性。
二、技术亮点与创新
- 多场景适应性
- 机械库位泊车:针对机械车位空间狭窄的挑战(如单边调整余地仅 5cm),SU7 通过高精度传感器和算法优化,实现了 “一键泊入”,并在泊入后自动检测托板状态,避免溜车风险。
- 坡道辅助:结合 HHC(坡道驻车模式),自动驻车在坡度超过 5% 时会延长制动保持时间,防止车辆后溜。
- 用户交互与安全设计
- 可视化界面:中控屏实时显示驻车状态,包括制动压力、驻车模式等信息,驾驶员可通过语音或触控调整参数(如泊车速度)。
- 误操作防护:系统在检测到驾驶员误踩电门时,会瞬间抑制动力输出并联动 AEB(自动紧急制动)刹停,避免碰撞。
- OTA 持续升级
小米通过 OTA 不断优化自动驻车功能。例如,2024 年 6 月的 1.2.0 版本 OTA 新增了 “小憩模式”,车辆驻车时可自动调整座椅、开启氛围灯,并与米家设备联动。2025 年 2 月的 SU7 Ultra 更是搭载了 HAD 1.5.5 版本,进一步提升了驻车场景下的系统稳定性。
三、用户反馈与实际案例
- 正面体验
- 便捷性:用户普遍认可自动驻车在城市拥堵路况下的实用性,尤其在频繁启停的场景中减少了驾驶疲劳。
- 智能联动:与小米生态的深度整合(如通过小米手表控车)受到好评,用户可远程查看驻车状态并执行解锁操作。
- 争议与改进
- 软件误判问题:2024 年 5 月发生的一起 SU7 刹车失灵事件中,自动驻车功能因 “BCP 软件误识别” 导致制动压力异常,小米官方回应称已通过软件更新修复,并优化了备用制动策略。
- 客服响应:部分用户反映紧急情况下 400 客服接通延迟,小米表示将加强客服团队建设。
四、行业对比与竞争力
- 功能覆盖
小米自动驻车功能在硬件配置(如激光雷达)和场景支持(如机械库位泊车)上优于特斯拉 Model 3 等竞品,后者依赖纯视觉方案且未开放类似复杂场景功能。
- 价格优势
小米 SU7 Pro 的自动驻车功能与智驾系统捆绑销售,而特斯拉 EAP 和 FSD 的选装费用分别为 3.2 万元和 6.4 万元,小米则通过购车赠送(价值 2.6 万元)提升性价比。
五、未来发展方向
- 技术迭代
小米计划通过持续 OTA 优化自动驻车与智能驾驶的协同,例如在 2025 年推出的 SU7 Ultra 上,系统可根据导航自动判断是否需要启用驻车功能,实现 “上车即用,下车即走” 的全流程自动化。
- 安全冗余
结合 2025 年 4 月申请的 “车辆启停识别专利”,小米将进一步提升驻车状态下的环境感知能力,例如通过 IMU 和气压计数据融合,精准识别车辆是否处于静止状态,避免误判。
总结
小米汽车在 2025 年的自动驻车功能已从基础配置升级为智能驾驶生态的核心环节,其技术亮点包括多场景适应性、硬件冗余设计和持续 OTA 优化。尽管存在软件误判等争议,但小米通过快速响应和技术迭代,逐步建立了用户信任。未来,随着 HAD 系统的不断进化,自动驻车功能有望在更多复杂场景中实现 “零干预” 操作,进一步提升驾驶安全性与便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