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小米汽车的电驱供应商

2025-05-06 15:10:26  阅读 9 次 评论 0 条

根据目前公开信息,2025 年小米汽车的电驱系统供应商呈现多元化布局,以苏州汇川联合动力系统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动力)为核心,并结合自研技术其他供应商协同合作。以下是具体细节:

一、核心供应商:苏州汇川联合动力系统


联合动力是小米汽车电驱系统的主要供应商,其母公司为汇川技术(股票代码:300124)。作为第三方电驱系统龙头企业,联合动力在 2024 年已为小米 SU7 系列车型提供V6s 电机(功率 288kW),并承接了 SU7 全系 70% 的电机订单。2025 年,随着小米汽车交付量提升至 35 万辆,联合动力的电驱系统订单预计突破 40 亿元,占其新能源汽车业务收入的 21%。

技术合作亮点

  • 联合研发:小米与汇川技术共建 V6/V6s 电机平台,将工业机器人领域的高精度控制技术迁移至汽车领域,使 SU7 Ultra 电机效率提升至 97.6%,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 SiC 电驱系统:联合动力为小米 SU7 Ultra 供应全碳化硅(SiC)电驱系统,主驱 SiC MOSFET 芯片由英飞凌提供,代理商为雅创电子。
  • 市场地位:2024 年上半年,联合动力在国内新能源乘用车电控市场份额达 11%,第三方供应商中排名第一,仅次于比亚迪。

二、自研技术:小米超级电机 V8s


小米在电驱系统领域采取自研 + 合作策略,其自研的V8s 电机已实现量产,并计划在 2025 年搭载于高端车型。V8s 电机最高转速达 27,200rpm,功率密度 10.14kW/kg,采用双向全油冷散热、S 型立体油路设计等技术,效率达 98.11%。该电机由小米全自研,未依赖外部供应商,体现了小米在核心技术上的突破。

应用场景

  • 高性能车型:V8s 电机已应用于小米 SU7 Ultra 的后置双电机系统,助力车辆实现 1.98 秒的零百加速。
  • 技术储备:小米已预研下一代电机,通过碳纤维激光固化缠绕工艺,实验室转子转速突破 35,000rpm,为未来技术迭代奠定基础。

三、其他供应商:联合汽车电子、威孚高科


1. 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联合汽车电子(UAES)是威孚高科的间接参股企业,为小米汽车供应电驱系统核心零部件,例如电控模块、减速器等。其产品主要适配小米 SU7 基础版车型,2025 年合作可能进一步扩展至其他车型。

2. 威孚高科


威孚高科通过联合汽车电子为小米提供电驱系统零部件,同时积极拓展与小米在其他产品上的合作,例如热管理系统、智能座舱模块等。

四、潜在供应商:SiC 与高压平台技术


1. 大位科技


大位科技的碳化硅(SiC)功率模块已通过小米 SU7 电驱系统的验证测试,若小米下一代车型采用 800V 高压平台,其 SiC 器件可能在 2025 年下半年导入量产。目前小米 SU7 仍以 IGBT 方案为主,但 SiC 技术是未来升级方向。

2. 林泰新材


林泰新材研发的适配 800V 高压平台的摩擦片已进入测试阶段,预计 2025 年下半年可能导入小米汽车供应链,用于多档电驱系统。

五、供应链特点与战略布局


  1. 技术融合:小米通过 “工控 + 汽车” 技术融合,将汇川技术在工业自动化领域的积累应用于汽车电驱系统,提升性能与效率。
  2. 产能保障:汇川技术 2024 年新能源汽车业务产能利用率达 93%,并通过分拆联合动力上市募资 48.57 亿元,用于超高速电机研发,确保 2025 年产能匹配小米需求。
  3. 成本控制:小米采用多供应商策略(如汇川、联合电子)分散风险,同时通过自研降低核心部件依赖,例如 V8s 电机的自主开发。

总结


2025 年小米汽车的电驱系统以汇川联合动力为核心供应商,同时通过自研 V8s 电机提升技术壁垒,并与联合汽车电子、威孚高科等企业合作扩展供应链。未来,随着高压平台和 SiC 技术的普及,大位科技、林泰新材等企业可能成为新的供应商。这一布局体现了小米在电驱领域 “核心技术自主化 + 供应链多元化” 的战略思路。

本文地址:http://www.lmsyx.cn/post/89194.html
免责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admin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