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小米汽车官方公布的最新数据,截至 2025 年 4 月底,小米 SU7 车型在 2025 年累计交付量已超过 9.7 万台。具体来看:
- 1 月:交付量超 2 万台;
- 2 月:交付量超 2 万台;
- 3 月:交付量超 2.9 万台;
- 4 月:交付量超 2.8 万台。
这一交付节奏与小米汽车的产能爬坡密切相关。尽管北京工厂一期通过双班制将月产能提升至 2.4 万 - 2.5 万台,但截至 4 月底,未交付订单仍高达 18 万台,反映出市场需求远超当前产能。值得注意的是,小米 SU7 Ultra 双风道前舱盖版已于 4 月启动交付,其 52.99 万元的定价进一步验证了高端市场对小米汽车的认可。
从行业视角看,小米 SU7 的表现可圈可点。乘联会数据显示,2025 年第一季度小米 SU7 以 7.6 万辆的零售销量位列轿车市场第四,在新势力车型中更是稳居榜首。这一成绩不仅得益于其 21.59 万元起的高性价比定价,还与小米生态的协同效应密不可分 —— 例如车机系统与手机的深度互联功能吸引了大量米粉群体。
对于全年交付量,小米已将目标从最初的 30 万台上调至 35 万台。若二期工厂在年中顺利投产,叠加单月近 3 万台的交付能力,全年交付量有望突破 32 万台。不过,产能释放仍需时间,当前订单积压周期已达 49 周,消费者提车仍需等待较长时间。
值得关注的是,小米汽车的交付数据与传统车企统计口径存在差异。乘联会的销量数据更多反映批发量,而小米差异。乘联会的销量数据更多反映批发量,而小米公布的交付量更接近终端用户实际提车数,这也解释了为何官方交付量(9.7 万台)高于乘联会统计的第一季度零售量(7.6 万台)。这种差异在新势力车企中较为常见,因其直营模式更能精准把控交付环节。
总体而言,小米 SU7 在 2025 年的交付表现已超出市场预期,尤其是在仅依赖单一车型的情况下实现月均近 2.4 万台的交付量,显示出强大的产品竞争力。随着下半年新车型小米 YU7 的上市,以及产能瓶颈的逐步缓解,小米汽车有望在全年交付量上实现更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