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 2025 年,小米的生产布局呈现出自建工厂与代工合作相结合的多元化模式,核心生产基地覆盖中国、印度、越南等国家,同时在关键产品线(如空调、汽车)上加速推进自研自产能力。以下是具体分布及动态:
一、中国本土的核心生产基地
- 武汉智能家电工厂
作为小米 “人车家全生态” 战略的重要一环,武汉东湖高新区的智能家电工厂是小米首座自建的大家电生产基地。该工厂一期聚焦空调品类,规划六大核心分厂,覆盖家用及中央空调的装配生产,预计 2025 年 11 月正式投产,2026 年实现大规模量产。工厂配备百余间实验室,形成 “研发 - 测试 - 生产” 闭环,并计划未来建设万人研发中心和全球总部,目标是成为中国空调市场前两名。这标志着小米从代工模式向 “自研自产” 转型,例如空调业务已从早期的包工包料代工转向带料加工,强化供应链控制力。
- 北京小米汽车超级工厂
北京亦庄的小米汽车工厂是小米造车的核心基地,分两期建设。一期工厂于 2024 年 3 月揭幕,主要生产小米 SU7 系列车型,设计年产能 15 万辆,目前日产能已提升至约 400 辆。二期工厂紧邻一期,预计 2025 年年中竣工,将进一步扩大产能。此外,工厂二期旁的地块已规划为三期用地,显示小米对汽车业务的长期投入。
- 其他智能工厂
小米在中国还设有手机智能工厂(如北京、深圳)和生态链产品代工厂(如富士康、英业达等)。例如,红米手机早期生产基地集中在中国,部分机型由比亚迪电子代工。
二、海外生产布局
- 印度:本地化生产与供应链深化
印度是小米的重要市场,其智能手机和智能电视主要在当地生产。2023 年,小米与 Optiemus 合作在北方邦生产无线音频产品,并计划将本地零部件采购量提高 50%。尽管 2025 年的最新动态未明确,但印度的生产模式延续了 “代工 + 本地化” 策略,例如通过 DBG 科技等代工厂生产设备,以满足印度市场需求并规避关税壁垒。
- 越南:东南亚市场的枢纽
2025 年 3 月,小米通过香港代工厂 DBG 科技在越南北部太原省建设智能手机生产基地,占地面积 20 万平方米,投资 8000 万美元。该工厂除供应越南本地外,还向马来西亚、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出口。这一布局旨在分散供应链风险,并利用越南的制造业成本优势。
- 其他地区
小米在巴西、印尼等地也设有生产基地,例如红米手机在巴西的工厂主要服务南美市场。不过,这些地区的具体产能和产品线在 2025 年的公开信息较少。
三、代工与自研的平衡
尽管小米在关键领域(如空调、汽车)加速自建工厂,但代工模式仍是其重要支撑:
- 手机与 IoT 设备:除武汉空调工厂外,小米手机、笔记本电脑等仍依赖富士康、英业达等代工厂。例如,越南的 DBG 科技代工智能手机,而印度的生产也主要通过本地合作伙伴完成。
- 芯片自研:小米的玄戒芯片团队已成立 8 年,2025 年进入量产关键阶段,可能用于高端机型。不过,芯片生产仍需依赖台积电等外部代工厂,小米尚未公开自建半导体工厂的计划。
四、未来趋势
小米的生产策略呈现两大方向:
- 垂直整合:通过自建工厂(如武汉空调、北京汽车)实现核心产品的自主可控,提升利润率和技术壁垒。
- 全球化分散:在印度、越南等地扩大生产,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并贴近区域供应链(如越南的三星供应商集群)。
总体而言,2025 年小米的生产网络以中国为核心,辐射印度、越南等新兴市场,同时通过自研自产和代工合作的双重模式,应对供应链风险并满足全球市场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