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小米汽车实际续航里程

2025-05-06 16:18:29  阅读 10 次 评论 0 条

根据 2025 年最新数据,小米汽车的实际续航里程在不同场景下表现差异显著,其核心车型小米 YU7小米 SU7的实际续航能力可归纳如下:

一、官方续航与实际场景的差异


  1. CLTC 标准续航
    小米 YU7 单电机版本最高 CLTC 续航达835 公里(搭载 96.3kWh 磷酸铁锂电池,能耗 13.3kWh/100km),而双电机四驱版为760 公里(101.7kWh 三元锂电池)。
    但实际使用中,CLTC 数据通常比真实续航高约 20%-30%。例如,在 - 10℃、平均时速 105km/h 的高速测试中,小米 YU7 的续航达成率为81.7%,即实际续航约673 公里

  2. 第三方实测数据

    • 高速工况:在平均时速 105km/h 的高速测试中,小米 SU7 的续航达成率为59.7%,满电续航约495 公里(CLTC 标称 830 公里)。
    • 低温环境:在 - 15℃的呼伦贝尔寒冷区,小米 SU7 的续航达成率为47.5%,实际续航385 公里;而在 10℃的京津冀地区,续航达成率提升至91%,实际续航737 公里
    • 长途自驾:小米 YU7 在 15 小时内行驶 1310 公里(平均时速超 100km/h,-10℃),中途充电两次,单次满电续航约436 公里


二、核心技术对续航的影响


  1. 电池技术

    • CTB 一体化电池:小米与宁德时代联合研发的 CTB 技术,通过电芯倒置、多功能弹性夹层等设计,将电池系统集成效率提升 24.4%,并支持 - 20℃低温下 5 分 18 秒升温至 25℃,冬季续航衰减较行业平均水平减少约 15%。
    • 热管理系统:小米 SU7 采用 “超导热管理 2.0”,结合 12kW 电加热模块和新型相变材料,使电池在 - 20℃环境下的升温速度提升 40%,有效缓解冬季续航 “腰斩” 问题。

  2. 能耗优化

    • 风阻系数:小米 YU7 通过隐藏式门把手、主动尾翼等设计,将风阻系数降至0.23Cd,较特斯拉 Model Y 低 0.02Cd,同等时速下续航提升约 5.6%。
    • 智能能量回收:小米 SU7 的 BMS 系统可根据驾驶习惯动态调整能量回收强度,在城市拥堵路况下可将能耗降低 10%-15%。


三、用户实际体验与长期衰减


  1. 日常使用场景

    • 城市通勤:搭载 96.3kWh 磷酸铁锂电池的小米 YU7 后驱版,在城市综合路况下(空调开启)实际续航约650-700 公里,满足一周一充需求。
    • 长途出行:若使用 800V 超充桩(如小米自建的 1000 座超充站),充电 5 分钟可补充续航230 公里,大幅减少补能时间。

  2. 电池寿命与衰减

    • 质保政策:小米 SU7 提供首任车主终身质保,若 6 年内电池衰减超 30% 可免费更换,远超国标(8 年 / 12 万公里衰减超 20%)。
    • 衰减规律:三元锂电池版(高配)1000 次循环后衰减约 20%,磷酸铁锂电池版(低配)1500 次循环后衰减约 20%。以每天行驶 50 公里计算,三元锂电池可用约 5.5 年,磷酸铁锂电池可用约 8.2 年。


四、行业对比与竞争优势


  1. 竞品对比

    • 特斯拉 Model Y:CLTC 续航 713 公里,冬季续航达成率约 60%,实际续航约 428 公里,充电速度较慢(10%-80% 需 19 分钟)。
    • 极氪 007:CLTC 续航 870 公里,冬季充电速度提升 33%,10%-80% 仅需 10.5 分钟,但续航达成率与小米 SU7 接近。

  2. 小米的差异化优势

    • 充电网络:小米已接入 126 万根充电桩(含 9.4 万超充桩),覆盖 365 个城市和 88.1% 的高速服务区,缓解用户充电焦虑。
    • 低温性能:在 - 15℃环境下,小米 SU7 的续航达成率(47.5%)优于极氪 007(45%)和 Model Y(42%),位列超热纯电轿车组第 7 名。


五、总结与建议


  • 选购建议:若注重长途续航和低温性能,优先选择搭载三元锂电池的双电机四驱版(CLTC 760 公里);若以城市通勤为主,磷酸铁锂电池后驱版(CLTC 835 公里)更具性价比。
  • 使用技巧

    1. 冬季开启电池预加热功能,可减少 5%-8% 的续航衰减。
    2. 每月使用一次慢充(家用充电桩),平衡电池活性,延长寿命。
    3. 利用小米充电地图实时查看充电桩忙闲状态,减少等待时间。


总体而言,小米汽车在 2025 年的实际续航表现已达到行业第一梯队水平,尤其在低温环境和长续航车型上展现出明显优势,结合其充电网络布局,基本可满足用户日常通勤和长途出行需求。

本文地址:http://www.lmsyx.cn/post/89815.html
免责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admin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