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小米su7有没有智能驾驶

2025-05-06 16:21:39  阅读 10 次 评论 0 条

截至 2025 年 5 月,小米 SU7 全系车型均配备智能驾驶功能,但功能定位和命名已根据工信部新规进行调整,从 “智驾” 更名为 “辅助驾驶”。以下是具体信息:

一、功能定位与命名调整


  1. 政策背景
    2025 年 4 月,工信部明确禁止车企使用 “自动驾驶”“智驾” 等易引发误解的表述,要求统一采用 “辅助驾驶” 标准化术语。小米 SU7 成为首批响应政策的车型之一,其官方订购页面及宣传口径已全面调整。

  2. 功能分级

    • 标准版 / Pro 版:原 “智驾 Pro” 更名为 “辅助驾驶 Pro”,采用纯视觉方案(7 颗摄像头 + 3 颗毫米波雷达),支持高速 NOA(自动变道、自适应巡航)、自动泊车等基础功能,定位为 L2 级辅助驾驶。
    • Max 版 / Ultra 版:原 “智驾 Max” 升级为 “端到端辅助驾驶”,搭载 1 颗(Max 版)或 3 颗(Ultra 版)禾赛 AT128 激光雷达,支持车位到车位的全场景导航辅助,包括 ETC 自动通行、窄路环岛通行、跨楼层记忆泊车等,硬件算力达 508TOPS,但仍属于 L2 + 级别。


二、技术能力与场景覆盖


  1. 核心功能

    • 高速场景:支持自动变道(成功率 98.6%)、拥堵跟车(距离控制在 1.5 米内)、自动上下匝道等,覆盖全国高速及城市快速路。
    • 泊车场景:Max 版 / Ultra 版支持跨楼层记忆泊车,机械车位通过率 100%,地库信号弱时响应延迟≤1.5 秒。
    • 交互体验:通过小爱同学语音接管、智能家居联动等功能,实现 “人车家” 全场景智能生态。

  2. 技术限制

    • 功能边界:系统明确标注 “需驾驶员全程保持接管准备”,无法应对施工路段、极端天气等复杂场景。
    • 硬件差异:标准版 / Pro 版未搭载激光雷达,夜间及异形障碍物识别能力弱于高配车型,曾因感知盲区导致高速事故。


三、行业影响与用户反馈


  1. 行业变革
    小米的更名引发连锁反应,特斯拉、比亚迪等车企同步调整宣传话术,行业从 “参数内卷” 转向 “安全透明化” 竞争。工信部计划 2025 年底出台《智能驾驶功能命名与测试规范》,要求功能名称包含 “辅助” 字样,并建立 “功能滥用” 黑名单机制。

  2. 用户争议

    • 功能缩水质疑:部分用户投诉 “端到端辅助驾驶” 实际能力与宣传不符,如自动变道仍需人工确认,黑猫投诉量激增 120%。
    • 安全争议:2025 年 3 月安徽铜陵高速事故中,SU7 在 NOA 状态下撞击隔离带致 3 人死亡,暴露系统在复杂路况下的缺陷。


四、与竞品对比


  1. 硬件配置

    • 极氪 007:全系标配激光雷达 + 双 Orin-X 芯片,算力 508TOPS,支持机械立体车位泊车,硬件冗余优于小米 SU7。
    • 智界 S7:搭载华为 ADS 3.0,通过 OTA 升级实现城区智驾领航,功能迭代速度更快。

  2. 生态整合
    小米 SU7 依托米家生态,支持 2000 + 智能设备联动,上车自动同步手机导航、日程,智能互联体验更具优势。


五、总结与建议


2025 年小米 SU7 的智能驾驶功能以 “辅助驾驶” 名义存在,硬件配置与算法能力在 20 万级车型中具备竞争力,但受限于法规和技术成熟度,仍需驾驶员全程监控。对于消费者而言:

  • 追求性价比:标准版 / Pro 版适合高速通勤,基础辅助功能已满足日常需求。
  • 注重安全冗余:Max 版 / Ultra 版的激光雷达和端到端功能更适合复杂路况,但需接受功能边界的限制。
  • 理性认知:避免因 “端到端” 等宣传产生误解,始终保持对车辆的控制权。

本文地址:http://www.lmsyx.cn/post/89848.html
免责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admin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