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现有信息,小米汽车在 2025 年的造车时间线已逐步清晰。以下是基于最新动态的综合分析:
一、新车型量产节奏
- 首款 SUV 车型 YU7(内部代号 MX11)
由阿尔特主导开发的小米 YU7(中文命名为 “御 7”)已于 2024 年 Q4 完成试制,计划在2025 年第二季度末启动量产,并于6-7 月正式上市。该车定位中大型纯电轿跑 SUV,提供单电机和双电机版本,续航里程最高达 835 公里(新增版本),售价预计在 25-40 万元区间。值得注意的是,YU7 的量产将依赖于小米汽车二期工厂的产能释放,该工厂预计在6 月竣工,7-8 月正式投产,年产能 15 万辆。
- 增程 SUV 车型(内部代号昆仑)
小米计划在2025 年第四季度发布首款增程动力 SUV,定位中大型市场,起售价或低至 15 万元,配备后轮转向系统。这款车型的量产时间可能紧随发布后启动,预计在 2025 年底或 2026 年初实现交付。
二、产能提升与工厂扩建
- 现有产能与交付进展
小米汽车一期工厂设计年产能 15 万辆,通过产线优化已提升至实际产能 25 万辆 / 年。2025 年 3 月交付量突破 2.9 万辆,4 月预计超 3 万辆,全年交付目标从 30 万辆上调至 35 万辆。截至 2025 年 4 月,小米 SU7 累计订单超 32 万辆,未交付订单约 15 万辆,标准版等车周期仍达 43-46 周。
- 二期工厂投产与产能释放
二期工厂(占地面积 105 公顷)计划于2025 年 6 月竣工,7-8 月投产,设计年产能 15 万辆,投产后总产能将达 30 万辆 / 年。分析师预测,通过产线优化,2025 年实际产量可能突破 45 万辆,远超官方目标。产能爬坡后,SU7 的交付周期有望从当前的 11 个月缩短至 6 个月以内。
三、技术升级与供应链布局
- 电池与三电系统
小米 SU7 标准版采用弗迪刀片电池与宁德时代电池混装策略,Pro 版与 Max 版仅用宁德时代电池。2025 年 3 月电池爆燃事故后,小米加速推进自研电池技术,计划在下半年量产搭载全固态电池的 SU7 Ultra,续航里程提升至 800 公里以上。
- 智能底盘与线控技术
小米计划在 2025 年 Q4 推出四电机驱动 + 全主动悬架的技术方案,可实现原地掉头、圆规转向等功能,并应用 48V 线控转向和线控刹车系统,响应速度较传统机械结构提升 10 倍以上。
四、市场策略与渠道扩张
- 销售网络下沉
截至 2025 年 4 月,小米汽车门店覆盖 74 城,服务网点达 132 家。2025 年 5 月计划新增 29 家门店,重点布局三线及以下城市,目标年内实现 90% 地级市服务覆盖。
- 国际市场试水
小米正与东南亚国家洽谈建厂事宜,首款出口车型或为 YU7,计划 2025 年底通过海运向泰国、马来西亚等市场交付。
五、时间线总结
- Q2(4-6 月):YU7 启动量产,二期工厂竣工;SU7 Ultra 交付(搭载全固态电池)。
- Q3(7-9 月):二期工厂投产,产能爬坡至 3 万辆 / 月;YU7 正式上市。
- Q4(10-12 月):增程 SUV “昆仑” 发布并启动预售;海外市场首批发货。
小米汽车在 2025 年的核心目标是通过产能释放和车型扩张巩固市场地位,其生产节奏紧密围绕工厂扩建与技术迭代展开,预计全年交付量将突破 40 万辆,成为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重要竞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