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 2025 年最新信息,小米 SU7 的生产主要由北京亦庄的小米汽车超级工厂承担,该工厂是小米自主建设的智能制造基地,分为一期和二期。以下是具体分析:
1. 北京自建工厂:核心生产基地
- 一期工厂:自 2024 年 4 月投产以来,已实现小米 SU7 的规模化生产。工厂配备压铸、冲压、车身、涂装、总装、电池六大车间,关键工艺 100% 自动化,每小时可生产 40 台整车,极限年产能达 24 万辆。2024 年累计交付超 13.6 万辆,2025 年 4 月单月交付量突破 2.8 万辆。
- 二期工厂:紧邻一期工厂,2025 年 6 月竣工,7-8 月正式投产。投产后,两座工厂合计年产能将达 30 万辆,进一步缓解产能压力。二期工厂还预留了三期扩展用地,未来总面积可能扩展至 105 公顷,以应对持续增长的订单需求。
2. 早期代工合作:北汽蓝谷的角色
- 历史背景:2023 年 12 月,工信部备案信息显示,小米 SU7 早期曾由北汽蓝谷旗下的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代工生产,生产地址位于小米北京工厂。这一合作主要是为了快速获取生产资质和产能支持。
- 现状:随着小米自建工厂的全面投产,北汽蓝谷的代工角色已逐步弱化。目前,小米 SU7 的生产已完全转移至北京自建工厂,代工合作未再延续。
3. 武汉工厂:零部件与未来车型布局
- 零部件生产:武汉工厂主要聚焦零部件制造,例如 2025 年 5 月开工的武汉江夏区 N3 前副车架焊接生产线,年产 30 万套零部件,支撑小米汽车的供应链体系。
- 未来车型规划:武汉工厂可能用于生产小米后续车型(如增程式 SUV N3),但 2025 年暂未涉及 SU7 的整车制造。
4. 产能挑战与供应链优化
- 订单压力:截至 2025 年 4 月,小米 SU7 未交付订单已达 18 万辆,标准版交付周期长达 47-50 周。北京工厂通过双班制将月产能提升至 2.4 万 - 2.5 万辆,但仍需依赖二期工厂投产后的产能释放。
- 供应链协同:小米通过武汉零部件项目、长三角供应链布局等措施,优化生产效率,确保 2025 年 35 万辆交付目标的实现。
总结
2025 年,小米 SU7 的生产主体是北京亦庄的小米汽车超级工厂,该工厂通过一期和二期的协同运作,承担了全部整车制造任务。早期的北汽代工合作已结束,武汉工厂则专注于零部件生产和未来车型规划。随着产能的逐步释放,小米 SU7 的交付周期有望在 2025 年下半年显著缩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