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在 2025 年的移动服务布局呈现出 “生态协同、技术迭代、服务升级” 的特点,围绕充电补能、智能驾驶、车联网生态、售后服务等核心领域展开,同时结合政策与市场需求不断优化用户体验。以下是具体分析:
一、充电补能网络:合作与自建双轨并行
- 跨品牌充电桩共享
小米汽车已与蔚来、小鹏、理想达成充电网络合作,接入超过 2.9 万根充电桩(蔚来 1.4 万 +、小鹏 9000+、理想 6000+),覆盖全国 6221 个服务区及 2691 个区县。用户可通过 “小米充电地图” 实时查看充电桩动态,并使用小米汽车 APP 扫码充电,其中小鹏充电桩支持即插即充,理想部分充电桩支持扫码充电。
策略优势:快速弥补自建充电网络的不足,降低基础设施建设成本,同时提升用户补能便利性。
- 自建超充网络推进
小米计划采用 600kW 液冷超充技术,首批在北上广深等城市建设超级充电站,2025 年目标覆盖主要一线城市。截至 2025 年 4 月,小米已与 18 家充电运营商合作,将超 126 万根充电桩纳入 “小米充电地图”,其中包含 9.4 万个超充桩和 97 万个直流快充桩。
- 政策补贴与用户激励
2025 年多地推出新能源汽车充电补贴,如海南省对个人车辆提供最高 1600 元充电费用补贴,上海市通过购车补贴政策促进充电设施普及。小米汽车用户可叠加享受这些政策,进一步降低使用成本。
二、智能驾驶:技术迭代与安全合规并重
- 辅助驾驶功能升级
小米 SU7 系列搭载的 “Xiaomi HAD 端到端辅助驾驶” 支持车位到车位的全场景覆盖,包括 ETC / 闸机辅助通行、窄路 / 环岛通行、停车场寻位泊车等。2025 年五一期间,小米车主智驾总里程达 2482 万公里,NOA(导航辅助驾驶)使用频率同比增长 148%,单日单车最长智驾里程达 1798 公里。
- 技术命名与宣传调整
受 2024 年安徽高速事故及工信部监管政策影响,小米将 “智驾” 更名为 “辅助驾驶”,强调功能边界和安全响应,并通过模拟场景教学、实时风险提示等方式提升用户安全意识。
- 政策推动与量产计划
雷军在 2025 年两会提案中建议加快自动驾驶量产,推动跨区域测试互认机制和专属保险设计,计划 2026 年实现高速与城市自动驾驶功能的量产应用。
三、车联网生态:“人车家全生态” 深度整合
- 跨设备协同
小米通过澎湃 OS 系统实现手机、汽车、家居设备的无缝联动,支持五屏联动(手机、平板、仪表盘、中控屏、HUD)和设备互联,例如将手机应用 “pin” 到车机、后排平板 “秒变车机” 等。截至 2025 年,小米 AIoT 平台已连接超 9 亿台设备,用户可通过小爱同学语音控制车内功能及智能家居。
- 通信网络扩展
小米向中国移动采购 25 万张 M2M USIM 卡,计划接入更多运营商网络,提升车联网服务的稳定性和覆盖范围。同时,车载网络服务免费提供 Wi-Fi 热点、第三方应用下载、哨兵模式远程查看等功能。
- 开发者生态开放
小米澎湃智联 IoT 开发者平台支持 60 + 品类的控制卡片,开发者可通过一次开发适配多端设备,丰富车内应用场景。例如,与宜家、雷士照明等品牌合作,实现车内控制家居设备的智能化场景。
四、售后服务:移动化与标准化结合
- 移动服务网络扩展
小米招聘移动服务技师,负责上门维修、工单管理、路径规划等,提升服务效率和用户体验。2025 年五一期间,小米提供 24 小时免费道路救援、500 元打车券及异地送车服务,并推出春季关怀服务(10 项安全检查 + 免费换季专项检查)。
- 无忧服务包覆盖
小米推出包含基础保养、免费喷漆、维保取送车、上门补胎及车载网络服务的 “无忧服务包”,用户可通过购买保险套餐获取,覆盖全国已开业的官方服务中心。例如,全年免费基础保养包含 38 项检查、更换空滤及雨刮片,上门补胎服务覆盖有交付中心的城市。
- 售后网络建设
截至 2025 年,小米汽车已在全国 40 个城市开设 150 家门店,并计划新增 50 家门店及 25 家服务中心,强化售后服务网络覆盖。
五、市场策略与未来布局
- 高端车型与国际化
小米 SU7 Ultra 于 2025 年 2 月上市,搭载 1548 马力三电机系统,支持 5.2C 超充,CLTC 续航 630 公里,定位高端市场。此外,第二款车型 YU7 预计 2025 年 6-7 月上市,主打中大型纯电 SUV 市场,搭载宁德时代电池及博世智能系统。
- 生态协同与品牌渗透
小米智能手机在 2025 年第一季度重返中国市场份额第一,通过小米之家门店扩展汽车销售渠道,并计划 2027 年进军海外市场,为移动服务的国际化奠定基础。
- 政策响应与行业标准化
雷军提案推动充电设施互联互通、车载硬件接口标准化及自动驾驶法规完善,旨在通过行业协同提升智能汽车生态效率。
总结
2025 年小米汽车的移动服务以 “充电补能高效化、智能驾驶合规化、车联生态开放化、售后服务移动化” 为核心,通过跨品牌合作、技术迭代、政策响应和用户体验优化,构建起覆盖全场景的出行服务体系。未来,随着自动驾驶量产落地、海外市场拓展及生态协同深化,小米有望在智能汽车移动服务领域进一步巩固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