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小米自动驾驶概念股

2025-05-06 16:37:15  阅读 13 次 评论 0 条

结合小米汽车在自动驾驶领域的技术布局、产业链合作及政策环境,2025 年与小米自动驾驶业务相关的概念股可从以下维度梳理:

一、核心技术层


1. 感知系统


  • 激光雷达

    • 禾赛科技(HSAI.US):全球车载激光雷达出货量第一,为小米 SU7 Ultra 提供 AT128 固态激光雷达,支持 120 线扫描和 0.1° 角分辨率,2025 年产能预计突破 50 万台。
    • 速腾聚创(02498.HK):与禾赛并称 “双雄”,软硬一体化方案适配小米 HAD 端到端系统,2025 年定点车型超 80 款。
    • 图达通(未上市):通过蔚来 ET7 等车型验证,2025 年或进入小米供应链,主打长距探测(200 米以上)。

  • 摄像头与毫米波雷达

    • 欧菲光(002456.SZ):为小米 SU7 提供环车摄像头,支持 800 万像素高清成像,2025 年车载镜头出货量预计占比提升至 35%。
    • 华域汽车(600741.SH):毫米波雷达供应商,产品通过 AEC-Q100 认证,适配小米城市 NOA 场景。


2. 决策系统


  • 芯片

    • 地平线(09660.HK):征程 6 芯片支持 254TOPS 算力,与小米联合开发 BEV+Transformer 算法,2025 年搭载于 SU7 Max 车型。
    • 黑芝麻智能(02533.HK):华山 A2000 芯片采用 16nm 工艺,支持城市领航辅助,与比亚迪合作经验或加速小米项目落地。
    • 英伟达(NVDA.US):DRIVE Orin 平台用于小米 SU7 双芯片方案,2025 年或升级至 DRIVE Thor(2000TOPS),支持端到端大模型推理。

  • 算法与地图

    • 四维图新(002405.SZ):高精度地图覆盖全国高速及城市快速路,预学习停车场路线技术适配小米 HAD 的记忆泊车功能。
    • 光庭信息(301221.SZ):为小米提供自动驾驶测试服务,ASPICE CL3 认证确保车规级软件质量,2025 年测试订单预计增长 200%。


3. 执行系统


  • 线控底盘

    • 伯特利(603596.SH):线控制动系统(WCBS)国产替代领军者,2025 年配套小米 SU7 Ultra,技术壁垒高于博世 iBooster。
    • 凯众股份(603037.SH):与小米同步开发减振产品及线控制动技术,2025 年智能底盘业务营收占比或达 40%。

  • 域控制器

    • 德赛西威(002920.SZ):智能驾驶域控制器市占率超 30%,适配小米 HAD 的多传感器融合需求,2025 年订单金额预计突破 50 亿元。
    • 华阳集团(002906.SZ):低成本智驾方案供应商,2025 年配套小米 SU7 标准版,市场份额有望从 15% 提升至 25%。


二、产业链协同层


1. 整车制造与代工


  • 小米集团 - W(01810.HK):SU7 Ultra 搭载 HAD 技术,预售 10 分钟订单破 3680 台,2025 年目标交付 35 万台,直接拉动供应链需求。
  • 北汽蓝谷(600733.SH):小米汽车代工方,2025 年产能规划 50 万辆,业绩弹性取决于小米销量爬坡速度。

2. 核心零部件


  • 比亚迪(002594.SZ):为小米 SU7 提供磷酸铁锂电池,2025 年全系车型普及高速 NOA,带动智驾硬件需求。
  • 汇川技术(300124.SZ):电驱动系统供应商,2025 年配套小米 SU7 电机,技术覆盖碳化硅模块。

3. 测试与认证


  • 中机认检(301508.SZ):第三方检测机构,负责小米自动驾驶系统的功能安全认证,2025 年智能驾驶检测业务营收或翻倍。

三、政策与行业趋势


1. 监管规范


  • 工信部要求统一使用 “辅助驾驶” 术语,小米更名后强化 “驾驶员全程监管” 提示,推动行业从 “营销噱头” 转向 “功能务实”。
  • L3 级自动驾驶合法化(如北京、武汉),推动高精地图、车路协同(C-V2X)需求,利好四维图新、移远通信(603236.SH)等。

2. 技术路线


  • 端到端大模型:小米 HAD 采用 BEV+Transformer 架构,减少对高精地图依赖,带动算法优化需求(如光庭信息)。
  • 硬件平权:激光雷达成本降至 2600 元 / 颗,推动小米 SU7 标准版选装率提升,利好禾赛、速腾。

四、风险与机遇


  • 核心主线:技术壁垒高、订单明确的标的,如德赛西威(域控制器)、地平线(芯片)、伯特利(线控制动)。
  • 弹性机会:与小米深度绑定的二线供应商,如华阳集团(智能座舱)、均胜电子(智驾系统)。
  • 风险提示:政策落地不及预期、技术迭代风险(如纯视觉方案冲击激光雷达)、行业价格战导致毛利率下滑。

五、产业链图谱


环节公司核心产品 / 合作2025 年预期
激光雷达禾赛科技(HSAI.US)AT128 固态激光雷达,支持小米 SU7 Ultra出货量 50 万台,市占率 45%
速腾聚创(02498.HK)M1 激光雷达 + 感知算法,适配小米 HAD 系统定点车型超 80 款,营收增长 150%
芯片地平线(09660.HK)征程 6 芯片,254TOPS 算力搭载 SU7 Max,市占率提升至 20%
英伟达(NVDA.US)DRIVE Thor 平台,2000TOPS 算力2025 年 Q3 量产,支持端到端大模型
域控制器德赛西威(002920.SZ)智能驾驶域控制器,支持多传感器融合订单金额 50 亿元,毛利率维持 25%
线控制动伯特利(603596.SH)WCBS 线控制动系统,国产替代标杆配套 SU7 Ultra,市占率 15%
高精度地图四维图新(002405.SZ)全国高速及城市高精地图,预学习泊车技术订单金额 10 亿元,覆盖 200 城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券商研报(截至 2025 年 5 月)

(注:股市投资存在风险,以上分析仅供参考,建议结合专业意见决策。)

本文地址:http://www.lmsyx.cn/post/89997.html
免责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admin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