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官方披露的信息,小米汽车二期工厂的地址已明确确定为北京亦庄新城 YZ00-0606 街区 0106 地块,与一期工厂仅相隔一条马路,位于北京市通州区马驹桥智能制造基地。这一选址的具体信息和战略考量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地理位置与建设进展
- 具体位置
二期工厂位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亦庄)的核心汽车产业带,四至范围为西至同义路、东至环景西一路、北至景盛南四街、南至亦通街。该地块与一期工厂(北京市通州区景盛南四街 19 号)相邻,两者直线距离不足 1 公里,形成 “双厂联动” 的生产布局。
从地图上看,这一区域已聚集了奔驰、北汽新能源等传统车企,以及小米、蔚来等新势力,产业链协同效应显著。
- 建设进度
- 2024 年 7 月 25 日,小米通过子公司以 8.42 亿元竞得该地块,并启动建设。
- 2024 年 9 月,二期工厂部分地基建成,进入主体施工阶段。
- 2025 年 3 月,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公布二期工厂设计方案,总建筑面积约 40 万平方米,规划年产能 15 万辆,与一期工厂合计总产能达 30 万辆。
- 预计 2025 年年中竣工,三季度投产。
二、选址的战略考量
- 供应链与产业集群优势
北京亦庄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核心区域之一,聚集了宁德时代、博世等关键零部件供应商,以及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等领域的创新企业。小米二期工厂选址于此,可进一步强化供应链协同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例如,小米 SU7 的电池供应商比亚迪和宁德时代的华北基地均位于周边。
- 政策支持与营商环境
北京经开区对新能源汽车产业提供了多项政策优惠,包括最高 1 亿元的创新资金支持、税收减免等。此外,当地政府高效推进土地审批,二期工厂从拿地到开工仅用时 63 天,为项目争取了宝贵时间。
- 产能扩张与市场需求
小米汽车 2024 年交付量达 13.68 万辆,2025 年目标提升至 35 万辆,但一期工厂产能已接近极限(月产能 1.25 万辆,实际利用率达 160%)。二期工厂投产后,可缓解订单积压问题,缩短用户提车周期(目前小米 SU7 标准版交付周期仍需 43-46 周)。
三、未来产能规划
- 二期工厂的定位
二期工厂将主要承担小米 SU7 系列车型的生产,并为 2025 年上市的新车型(如小米 YU7)预留产能。工厂采用高度自动化产线,规划每 76 秒下线一台新车,与一期工厂共同支撑年产能 30 万辆的目标。
- 三期工厂的可能性
二期工厂旁的 52 公顷地块已公示为规划用地,未来可能用于建设三期工厂。此外,武汉、南京等地的工厂传闻虽未获官方确认,但反映出小米进一步扩张产能的潜在需求。
四、与其他传闻的对比
- 武汉工厂
网传小米武汉工厂位于武汉经开区通航产业园,占地 2000 亩,与小鹏、路特斯工厂相邻。但该消息尚未得到官方证实,且小米目前重心仍在推进北京二期工厂的建设。
- 南京工厂
有推测称小米可能接手南京拜腾工厂,但小米官方更倾向于自建产能。南京作为长三角汽车重镇,未来可能成为小米的区域布局之一,但短期内不会影响北京二期工厂的主导地位。
总结
小米汽车二期工厂的选址是其产能扩张战略的关键一步,既依托北京亦庄的产业基础和政策优势,又通过 “双厂联动” 快速提升生产能力。这一布局不仅满足当前市场需求,也为未来车型迭代和产能爬坡奠定了基础。尽管存在其他地区的建厂传闻,但北京仍是小米汽车现阶段的核心生产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