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 2025 年最新公开信息,小米汽车的零部件供应链已形成覆盖电池、智能驾驶、底盘系统等核心领域的多元化布局,以下为主要供应商及合作细节:
一、动力电池与能源管理
- 宁德时代
作为核心供应商,宁德时代为小米 SU7 系列提供三元锂电池(101kWh)和磷酸铁锂电池(73.6kWh/94.3kWh),并合作开发 800V 高压快充技术。其麒麟电池通过 CTB 一体化技术,在 SU7 Ultra 车型中实现 14 层物理防护,支持极端工况下的安全性能。
- 比亚迪弗迪电池
供应磷酸铁锂电池(刀片电池),主要应用于 SU7 标准版和 YU7 车型,能量密度提升 15%,成本降低 10%。部分车型采用小米自行 PACK 的电池系统。
- 瑞浦能源、德赛电池
补充供应动力电池及零部件,适配不同车型的续航需求。
二、电驱与电控系统
- 汇川技术
子公司苏州汇川联合动力为 SU7 Max/Pro 和 YU7 高性能车型提供驱动电机,技术对标特斯拉,2024 年净利润同比增长 68%。同时参与小米自研电机的协同开发,如 SU7 Ultra 采用 “汇川 + 小米” 双供应商模式。
- 联合汽车电子(联电)
为 SU7 标准版提供驱动电机及电控系统,覆盖主流市场的动力需求。
三、智能驾驶与感知系统
- 英伟达
提供 DRIVE Orin 芯片,支持全场景智能辅助驾驶系统 “Xiaomi Pilot”,算力达 254TOPS,满足高速领航、自动泊车等功能。
- 禾赛科技
独家供应混合固态激光雷达 AT128,搭载于 SU7 Ultra,实现 200 米探测距离和 0.1°×0.1° 高分辨率。
- 欧菲光
为 SU7 Ultra 提供 ADAS 摄像头模组,包括环视摄像头、前视 8M 双目摄像头及 DMS 驾驶员监测系统,支持高精度图像采集和低延时传输。
- 森萨塔科技(常州)
供应空气悬架压力传感器、热管理温度传感器等,每日产能超 5000 个,直接配套 SU7 生产线。
四、智能座舱与芯片
- 高通
骁龙 8295 芯片用于智能座舱,支持多屏交互、语音助手及 5G 通信,GPU 性能较前代提升 2 倍。
- 中微半导
提供车身控制模块(BCM)及电池管理系统(BMS)的 32 位车规级 MCU,2025 年预计供货 500 万颗,单车价值量约 200 元。
- 京东方
供应液晶仪表及中控显示屏,合肥基地实现本地化生产,支持高对比度和低功耗特性。
五、底盘与热管理
- 万向钱潮
国内底盘系统龙头,提供悬架、制动系统及传动部件,并切入智能驾驶配套领域,2025 年订单占比超 20%。
- 拓普集团
独家供应空气悬架系统,包括空气弹簧和 CDC 减震器,适配 SU7 Ultra 的高性能需求。
- 奥特佳
汽车空调压缩机龙头,为 SU7 全系提供热管理系统,集成热泵技术,冬季续航提升 15%。
- 鹏翎股份
开发零面差密封系统及热管理管路,适配混动与纯电车型,定点项目逐步放量。
六、车身与结构件
- 祥鑫科技
轻量化结构件隐形冠军,供应电池包壳体及车身冲压件,减重率超 20%,深度绑定小米多车型供应链。
- 模塑科技
通过参股公司北汽模塑供应保险杠等装饰件,2025 年营收贡献占比提升至 15%。
- 福耀集团
提供整车玻璃,包括夹层前挡和隔音侧窗,通过声学优化降低车内噪音 3 分贝。
七、本地化供应链与技术协同
- 合肥产业集群
京东方(显示屏)、国轩高科(潜在电池供应商)等本地企业参与配套,合肥二期工厂 2025 年 7 月投产后,预计带动区域供应链产值超百亿。
- 常州零部件集群
森萨塔科技(传感器)、斯泰必鲁斯(气弹簧)等企业形成规模化供应,每日配套产能满足 2000 辆整车需求。
- 生态链整合
中科创达提供智能驾驶中间件,支持算法迭代速度提升 30%;光庭信息参与车载系统开发,实现车机与手机生态无缝互联。
总结
小米汽车 2025 年的供应链呈现 “头部企业 + 生态协同” 的特点,核心部件如电池、芯片、激光雷达等依赖宁德时代、英伟达等行业龙头,同时通过自研(如电机)和投资(如森萨塔子公司)强化技术控制力。本地化生产(合肥、常州)和全球化采购(高通、英伟达)的平衡,为其 35 万辆年交付目标提供了供应链保障。需注意的是,部分供应商因商业协议未完全公开,实际名单可能存在动态调整。